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李娉 《理论界》2012,(4):4-6
本文反驳了那些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生态思想或者马克思主义是反生态的错误观点,继而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信息方式是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针对马克思生产方式提出的新的社会批判理论,旨在建构和振兴社会批判理论。他认为马克思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已失去言说效力。从理论背景、理论内容及理论属性上推论信息方式理论的架构,并对其意义和不足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克思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即存在论)的研究经历了三种范式: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生存论本体论。范式的转换体现了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创新。本体论(即存在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绵延的无尽之学,未来随着学术水平的提升,我国哲学界会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即存在论)问题有更新的突破,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也会有更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是马克思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终其一生都没有彻底撇清与黑格尔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思想关联是一个重要问题。研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法哲学原理》,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认为,黑格尔在市民社会理论和现代政治哲学方面对马克思产生了积极影响,马克思在这两方面既继承了黑格尔,又批判和超越了黑格尔。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百余年来,一直经受“求真”与“求用”的纠葛.由于20世纪中国的特殊历史境遇,使得对马克思主义的“求用”先于“求真”.今天各方面的条件都已具备,是将“求真”与“求用”贯通的最好时机.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二重历史化”来贯通“求真”与“求用”.“第一重历史化”重在求真,意在透过具体的历史语境揭示真实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第二重历史化”重在求用,意在今天的历史语境中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