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节点就是如何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在认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中要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既要抓住矛盾的普遍性,从宏观上认识矛盾,把握矛盾的格局和发展态势;又要坚持与时俱进,从微观上找准矛盾的差异性,在分析矛盾特殊性的基础上正确化解矛盾。只有科学认识和处理好当前复杂多变的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提高党成功驾驭、应对和处理矛盾的能力,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经济发展动力论阐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完整的动力体系: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人民群众需要与利益的满足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外部推动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子动力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合动力,由此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严明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中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缺乏系统化体制和机制、部分干部缺乏实事求是精神.乡村振兴中严明政府生态责任的实现路径如下:一要强化底线思维,发展绿色农业,保证农业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