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发展的重要目标,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关键问题,是人的问题。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尤其是《大学》中的"修身"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可以从《大学》中"修身"精神视角切入来探寻其为和谐社会构建所提供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山河 《南都学坛》2009,29(2):91-98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赵秉志是我国著名刑法学家,新中国首届刑法学博士。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刑法学、区际刑法学、国际刑法学、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等领域,其刑法学术思想主要内容概括为刑事政策、刑法改革、刑法基本原则、刑法解释、犯罪构成、犯罪主体、犯罪停止形态、死刑改革、中国区际刑法暨国际刑法、外国刑法、比较刑法等方面。其中不少领域和课题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乃至国际法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国法学理论研究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和"思想是儒家学说的重要部分。然在过去关于"中和"思想的研究中,多为关注"中和"本身的横截面剖析,而缺乏从纵向角度对"中和"思想的实质内涵与意义结构进行深描。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从"心统性情"的角度出发辨析厘清了本体论与功夫论的理论位置,进而指出了"中和"思想的意义结构在于人由"诚之"至"诚"的自我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