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志怪小说创作进入高潮。佛教志怪的编撰者,主要是佛僧与信佛的士大夫。而佛教志怪的传布,亦主要有赖于僧侣与士人。  相似文献   
2.
汉末至魏晋,道教从民间蓬勃兴起,并逐步发展为神仙道教。道教信仰的核心是神仙信仰,东晋著名道教学者葛洪,著书立说,对以往的神仙信仰和各种方术作了系统地整理和理论上的阐述,并对民间道教和某些“流俗道士”的言行猛烈攻击,这对道教从原始民间宗教向成熟的以仙道为中心的官方宗教的方向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语感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李希运,孙云广所谓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和领悟。而文学鉴赏是读者或听众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人类凭借语言来传达思想、交流感情;文学以语言为艺术.把审美意象融铸其中.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因此....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赋体的起源,辨证旧说的当否,提出战国时代荀况、宋玉应齐楚时代风气之需而首制赋体文学。  相似文献   
5.
三苏父子生活的年代,恰逢北宋进士科举改革之时。作为士人以至官僚的三苏,不同程度地适应和参与了这场科举改革。改革的直接或间接参与,展示了苏氏对科举改革及人才培养的态度与主张,也因此影响到三苏及其诗文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三苏的个案体现了北宋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地市高校农村社会服务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市高校农村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地市高校自身来看,地市高校存在着服务观念偏差、组织协调不力、专业设置陈旧、专业类型偏少、科学研究总体实力差、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社会服务的物质基础薄弱等问题;从社会方面看,存有宏观政策的制约、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某些偏离、农村对地市高校的认识不足、需求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道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民族宗教,它以道家和神仙家的文化哲学为主要价值导向,因此,修真悟道、羽化登仙是其最终目的,亦是其最高境界。道教产生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并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随之出现了一批很有价值的道教文学作品。一道教形成的历史渊源虽然可以上溯到久远的时代,但它毕竟是汉代社会的产物。在中国道教史上,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原始道教从民间兴起,并逐步演变发展为成熟的官方正统宗教的时期。东汉中后期,道教从民间蓬勃兴起,形成了以张角为首的太平道和张鲁为代表的五斗米道等民间道教…  相似文献   
8.
《远游》的作者是谁,历来众说不一,近年主要有四说:(一)从近代廖平开始,就曾经认为《远游》与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大同小异,如出一手。郭沫若先生继廖氏之说而进一步提出:“《远游》一篇,结构与司马相如《大人赋》极相似,其中精粹语句甚至完全相同,基本上是一种神仙家言,与屈原思想不合。这一篇,近时学者多认为不是屈原作品。据  相似文献   
9.
以三苏为代表的宋代眉山苏氏家族 ,重视以良好的教育振兴家族 ,使苏氏子弟幼承庭训 ,学有家法 ,人人俊秀 ,个个饱学 ,形成著名的苏氏家学。一脉相承的苏氏家学可分为两个方面 :诗文传家 ,重视经史。家学的传承 ,使苏氏家族人才迭出 ,并维持较高的社会声誉 ,成为其家族发展的文化保障。同时 ,苏氏家学对世人亦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地市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 ,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 ,对我国高等教育社会化的推进和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合理化具有重要作用。从地市社会总体格局看 ,地市高校是地市社会中具有特殊影响的社会单位 ,对地市社会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社会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整合、教育改革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