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各专业都在不断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有效融入方式。本研究基于“三全育人”的视角,从家国情怀、科学观念和个性品德等方面剖析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结构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根据《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从建设全员育人队伍、建立全过程课程评价体系和打造全方面育人平台等方面探索如何实施专业课程思政。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把思政教育贯穿于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过程中,不断推行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化学专业人才,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李席 《兰州学刊》2011,(3):151-155
长期以来,关于史学本质问题的各种认识存在着一种知识实在论的误导,即认为历史知识的性质是某种既定事实的客观性,只是有待人们去探索和揭示,并最终能够认识它。然而,历史知识在生成和被接受过程中,却表现为一种不断"异化"的特征:在由个人生成中,体现的是不同知识属性;而在社会生成上,则表现了对知识接受者的依赖性。事实上,从这一全部过程来看,关于历史知识性质的判定更取决于后者对它的重新规定。  相似文献   
3.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是一种经验历史哲学,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深受法国年鉴学派尤其是布罗代尔"整体史"与"长时段"理论的影响。黄仁宇学术思想受其影响主要来自纽约、哈佛与剑桥;其中,哈佛学派给了黄仁宇反面的激励,而剑桥学派则让他受益匪浅;另外,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也与这一时期年鉴新史学的转型有关。具体而言,这种影响可归为两点:一是宏观视野和整体思维融入大历史之中,二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席 《学术探索》2009,(6):87-91
新时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在有关史学本质问题的探讨上,从何兆武先生的史学“二分法”到张耕华教授的史学“四分层”,这实质上形成了一种关于“史学本质”问题“分层思考”的研究模式,从而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史学理论研究思想开始走向成熟。“分层”正是为了探究“历史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但这必然引出的问题是:史学各分层上的知识本质和认知形式的不同终究要依据什么判断标准来划分?因此,关于史学本质首先应探讨的是其判断标准问题,否则我们就不能将史学本质问题说清楚。  相似文献   
5.
黄仁宇的资本主义研究,是其学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其中,"技术"、"数目字"与"历史舍理性"无疑是他解读历史的关键性话语.这种关键性话语不仅是其所论"资本主义"的核心内涵,而且构成了其"大历史"的一种现代性解读模式,即以资本主义的现代性为参照来理解历史的发展演变,井做出"历史合理性"的解说,实质上是一种历史的经验论.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在有关史学性质问题的探讨上,从何兆武先生的史学"二分法"到张耕华教授的史学"四分层",这实质上形成了一种关于"史学本质"问题"分层思考"的研究模式,从而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史学理论研究思想开始走向成熟。将"分层思考"与"回归史学实践"相结合的史学"元问题"研究思想无疑是一种符合实际且有效的新思路,对开拓富有特色的史学理论研究新路径具有更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