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的诗人、作家,激于民族义愤,纷纷以诗歌、散文、戏曲、小说为武器,揭露和批判外国侵略者的罪行和清廷的腐败,歌颂人民的抗暴斗争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现存的无名氏《京口夷乱竹枝词》(又名《镇城竹枝词》)、无名氏《扬州竹枝词》以及罗煚的《壬寅夏纪事竹枝词》共九十首,就是用竹枝词这  相似文献   
2.
近代爱国诗人黄遵宪诗风独特,在晚清诗坛上有较大影响。其诗风格新奇、悲壮、雄放。其风格的形成跟当时所处的悲剧时代有关,跟他本人致力于创作新派诗密切相关,同时也跟他努力继承和发扬我国诗歌中批判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及灵活运用古体诗等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曾创作二百多首咏物诗。甲午战争前写的咏物诗着重揭露晚清社会的假丑恶,歌颂真善美,抒发爱惜人才之情;乙未内渡后的咏物诗着重抒写爱国反帝之志和念台思乡之情,风格悲壮感人。丘诗之所以取得成绩,主要原因在于他继承了我国历代优秀咏物诗的传统,注重真实地反映现实和诗人的自我感受以及诗人不断追求进步、完善自我人品。  相似文献   
4.
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曾写过一百首台湾竹枝词,深受台湾巡抚丁日昌的赏识,被誉为“东宁才子”(东宁;台湾别名)。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流传于世的仅存四十首。连横先生在《台湾诗乘》中曾称赞丘先生的“台湾竹枝词四十首,久播骚坛。”可见其流传之广。现存的丘逢甲四十首台湾竹枝词,是颇为珍贵的文献,对研究丘逢甲早期的爱国思想和文学创作,了解祖国宝岛台湾的历史、地理风光、当时的生活风尚等等,都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略论竹枝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枝词是我国古代山歌,早期流行于巴东。文人仿作的七言四句体竹枝词类似十绝,但又不完全是七绝,古体、近体皆可,一贯并行不悖。它的特色是抒情性强,具有地方色彩,打上民歌烙印,富有民歌风味。应肯定文人学习、加工民歌,探索诗歌创新作路子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郑板桥在乾隆十一年至十八年(公元1746——1753年)任山东省潍县知县时曾作《潍县竹枝词》四十首。这些竹枝词,真实地记述了当时潍县城市的繁华和城乡的社会风尚,揭露了“乾隆盛世”的阴暗面——贫富的悬殊和对立,批判了富豪的奢侈腐败,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并寄予深刻的同情。在竹枝词发展史上,象他这样关心民瘼、同情人民疾苦的作者实属罕见。这是值得特别重视和要加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