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司马辽太郎是日本当代知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日本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所谓"经济大国"的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他的文学作品在意识形态领域里颇具代表性.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历史上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众多人物形象,刻划他们的"励精图治"和"雄图大志",用以鼓午日本民族在经济上赶超美欧,跃居世界领先地位的信心.在有关明治维新的描写中,暴露了当时黑  相似文献   
2.
日本社会派代表作家石川达三和山崎丰子,均以根据他们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金环蚀》、《华丽的家族》,而在中国博得好评,因而名声鹊起。他们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凸现经济高速度发展下日本社会的瑕疵,成为日本战后文学领域中强有力的一翼。本文试图通过该派作品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与日本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将艺术的完美性和反映现实的深刻性统一,进行了客观而恰当的审美剖析  相似文献   
3.
安部公房在文学创作中取法存在主义的独特个性,活用卡夫卡形式,使得作品独具特色,韵味十足。安部公房历经战后各种文艺思潮的激荡和撞击,其作品与“私小说”原有的艺术思想模式迥异,他把视角和触角投向了社会、自然与人生,呈现出一种非常态的形式,作品的外在表现也许是夸张扭曲的,表达的主题却是深沉的,那种荒诞对于日本当下的生活更有意义。安部公房以非常独特的审美和出人意表的细节、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显示出他艺术探索的前沿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4.
唯美而畸恋的梦幻世界——三岛由纪夫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当代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三岛由纪夫(1925—1970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本文着重阐述了他的艺术美,并进而揭示其作品的思想性。三岛由纪夫深受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赋予作品以同日本人心态相适应的一种审美内蕴,而他的作品所显示的客观意义,与他的政治观点相悖,表现出艺术与人生的严重脱节。  相似文献   
5.
三岛由纪夫的文学活动大致以上世纪6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唯美主义色彩较浓,后期的几部代表作,以政治狂热和愚忠的政治气节为特征,宣扬血淋淋的美,血脉缘于武士道精神。如同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一样,作者本人于1970年煽动军队搞武装政变无人响应,剖腹自杀。  相似文献   
6.
松本清张论——兼评日本推理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本清张 (1 90 9— 1 992 )是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代表作家。在中国 ,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砂器》和众多的中译小说 ,都深受观众和读者的欢迎。他本以纯文学进入文坛 ,未几即以推理小说风靡日本文坛。在深入体察战后社会风雨阴晴之变的基础上 ,将现实主义与深刻的哲学思考协调地统一在一起 ,他的小说使人们在洞察日本文化黑暗的同时 ,又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共同痛苦  相似文献   
7.
石原慎太郎在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文坛,以中篇小说《太阳的季节》(1955)获芥川文学奖。媒体和评论界某些人不吝溢美之词,称石原是“年轻一代的旗手”,是“真正战后颓废派在日本开花结果”,云云。在商业化炒作的全力打造下,他迅速红遍青年读者。这对年仅二十三岁的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也遭到主流舆论的否定,可谓贬多褒少。任何状况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石原慎太郎这种文化现象和审美心态,绝非心血来潮的一时之动,是各种社会原因造成的。人的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石原慎太郎另类题材的另类视角所以名噪是日本社会基本完成了以理性、节俭、量力为特征的传统社会向以追求享乐、纵欲、浮华为特征的消费社会转型期的产物,更是旧道德瓦解之后新道德尚未建立的写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