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二语习得领域对于语用能力的发展特征有四种理论假设或者模式:渐进型、瓶颈型、U型和Ω型。但是这些研究中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持特定理论假设的研究者没有说明自己理论的适用范围;没有详细阐明不同学习环境的作用;对语用能力的定义(包括理论的和操作上的)不够合理;没有弄清楚二语语用能力和二语语言水平的关系;实验研究中对语用干预的任务难度的设计也欠合理。  相似文献   
2.
[摘要]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由于对话语的命题内容没有给予应有重视而出现一定的不足,那就是直接和间接言语行为区分的条件不充分;对间接言语行为的定义不全面;没有对常规性和非常规性间接言语行为的区分和定性做出应有论述。从意向性结构F(P)的角度看,有时候话语的字面用意和其语境用意重叠,但其字面命题内容和语境命题内容不同,这时话语传达的言语行为就是间接的;不过大多数间接言语行为的字面用意和其语境用意有差别,如果话语的字面命题内容和语境命题内容有典型联系,那么它就属于常规性的间接言语行为,否则,就可以认为是属于非常规性的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理论设定了描述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在社会世界中建立人际关系的合理性和表达个人主观世界的真诚性三个交往有效性条件,这解决了传统哲学的经验论和先验论中主客二元对立的问题,但是没有论证交往有效性条件的基础。转喻理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陈述型的语言使用所要求的真实性往往是基于指称式转喻的相对真实性的,表现型语言使用中的真诚性是以言语行为转喻为基础的,互动型语言使用中所要求的合理性则兼有述谓式转喻和言语行为转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