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殡葬改革,是移风易俗的重中之重,鸡西市从50年代至今,坚持不懈,取得了显著业绩。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 ,从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讨论大致分为三大类 ,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尺度论儒学之是非 ,表现在对儒学的精华与糟粕的区分和取舍上 ;二是认为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相通 ,表现在哲学领域 ,尤其是辩证法、对客观规律认识的相通 ,同时还有人论的一致性 ,道德理想的一致 ;三是认为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会通互补 ,分别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儒学现代化以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援儒入马三条路径来阐发  相似文献   
3.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现代文明的体现,同时也是矫正城市建筑无序状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治理具有公共性、外部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因此需要多主体合作参与。而合作往往因主体的多元性、责任分配的艰巨性和责任认知的差异性而难以达成。在以往的生态环境治理中,多靠政府高位推动为主,社会力量或资本力量参与其中。通过对D村的秸秆治理调查发现,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合作达成不仅仅体现在多主体的互动,更体现在责任的互动与调配。合作的达成,在“话责—明责—共责—分责”的链条中一步步实现。协商话责和明确责任是前提,共责与分责是合作达成的关键机制。产出效能感、责任排序与责任重叠是影响责任共识达成的三个要素。通过对责任分解的规则解读发现,基于身份、规则的同等性;角色、地位的差等性;能力、责任的对等性是责任分解有效的关键。“以责任联结合作”通过激发各主体的内部责任意识、规范责任行动,为新时代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合作的达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