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对中国梦做出精准的诠释有助于国人能更深刻地理解其含义,为之付诸行动。中国梦源自历史与现实的照应,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景;中国梦是中国个人与全体梦想的凝聚,并以人民的梦为归依;中国梦从历史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中得到升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内核;中国梦要穿越梦想与成功的通道,实干成真是关键点;中国梦处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应当尽力促成好梦相通。中国梦以全新的大众化的话语系统,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与钱穆都从人的生活来认识文化结构。人的生活不仅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横向结构,人还生活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中,还有过去、现在与未来一同到场的历史向度,而实践作为人的类本性,整合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个体凝聚为民族,文化呈现为民族精神。分析马克思与钱穆文化结构的异同,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文化与文化结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存在,在根本上说,是实践的类存在,既要通过人与世界三重基本矛盾的横向结构和实在与虚在的纵向结构来说明,又要通过四个实践环节的动态逻辑来解析,更要从人类历史社会本身的现实发展过程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客观矛盾是人与世界的三重基本矛盾,三重基本矛盾在人的需要、实践、价值、文明四个主体性环节推动下,从自身的实在中不断否定自身,从实在走向虚在,将世界不断变为人的世界,同时人自身的类本性不断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实践人本学思想从多个角度阐释了人的存在。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人与世界三重基本关系的存在,但在现实性上,表现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人的本质就在于物质生产实践和社会交往实践;人还是未完成的存在,注定要在历史中实现自身的自由本性。实践人本学对人存在的科学揭示,为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的异化理论,为当代人学异化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人的异化是对人与世界三重基本矛盾(人与自然、他人和自我)的割裂,是对人的本真的类本性的背离,是历史在特定阶段必经的历史过程.在个人主体和私有财产的历史阶段中,异化经过暴力、权力、资本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也为自身的扬弃作了准备.当今世界已经出现的人类性问题使异化的扬弃开始作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提了出来.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就是在人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对历史之谜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实践人本学的文化哲学就是要从文化角度认识和改造现实的人与生活世界的存在矛盾,主题就是现实的人在历史地人化的生活世界中的存在性问题,是现实存在之间的关系。文化是人与世界客观矛盾的主体性折射,是人的本质的自我表现。我们要通过文化批判和文化教育树造新人和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