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穿越种种阻隔之墙(诸如日益繁多并且彼此缠绕互渗的学术思潮背景,不断涌出而又缺乏明确的概念术语),在粗放的总体框架上,可以看到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批评态度。它们在注意力、观察点、价值取向乃至学术背景上,都存在着较大的歧异,甚至彼此脱节和对峙。一个倾其全力于众多作品或创作现象中可以彼此整合和通约的东西,有意疏忽作品或创作现象中实际存在的具体特性,直接奔凑到那种可以共同分享的整体性意蕴  相似文献   
2.
大型超薄壁球壳无模爆炸成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薄板球面体成形一直是板料成形工艺中的难点,本文对大型超薄壁球壳的制造提出一种整体成形新方法,通过应用无模爆炸成形技术,解决了薄壁和超薄壁球壳的制造,并通过大量工程实践验证了整体结构设计原则和炸药量理论计量公式,揭示了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复合金属球形压力容器无模爆炸成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无模爆炸成形技术制造复合金属球形的压力容器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复合金属球形压力容器的壳体结构设计原则及主要工艺参数并揭示了该项技术工程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2003-2007年,我省60%的城镇居民工资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岗职工平均收入只达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一半,按统计样本各占20%分组的五个收入组年度平均收入差距较大,而按实际工资收入抽样样本各占10%分组的十个组别贫富差距加大,从而导致在食品等八个消费项目的消费水平高低差距拉大。  相似文献   
5.
<正> 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中率先宣布:“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二十世纪是个动的世纪。这种动的精神映射于女神中最为明显”。这个中肯的品评,自然容易得到普遍的允肯。朱自清后来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撰写的导言里,也将这种“动的精神”当作郭沫若对新诗坛的一项贡献:“他的诗有两样新东西,都是我们传统里所没有的,——不但诗里没有——泛神论,与二十世纪的动的反抗的精神”。这种  相似文献   
6.
在<帕斯捷尔纳克)一诗中,诗人的心愿是去成为帕斯捷尔蚋克和他的诗的一个"对称",但他又身不由己地对此感到踟蹰和犹豫.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这种踟蹰和犹豫呢?  相似文献   
7.
尽管批评激情、思想的敏锐和思考的勇气正在90年代日渐变成一种需要呼唤之物,但在充满人为策动、技术至上,以致文学自身的精神指向陷于迷茫的世纪末,我们毕竟还能看到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存主见、有勇气直面自己心灵和生存感受的批评家的身影,他们本着相近的使命感,将文学批评维系在高水准的思想文化的分析思辩层面上。限于机缘,本文择其二三家,略作平议,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相似文献   
8.
连体球形金属壳体是一种理想的组合式容器,并可通过组合件的增减来改变容器的总容量.但由于此类容器制造困难,使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连体球形壳体整体成形技术成果,为此类容器制造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高能成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代初,郁达夫就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作出过重大贡献,二十年代末他又开始以散文标能擅美,蜚声文坛。当然这仅是笼统说法,达夫的散文写作实际还大可向前推移,收入《奇零集》的《小品五题》以及名篇《苏州烟雨记》、《一个人在途上》、《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就均成文于1926年前。不过,这时期在散文坛上,达夫似乎还不足以与朱自清、冰心、俞平伯诸名家相颉颃,读者注意的也主要还是他的小说。二十年代末起,随达夫创作热忱日渐转向散文,佳构层涌,劳绩日显,先后结集的《断残集》、《达夫日记集》、《郁达夫游记》、《履痕处处》、《达夫散文集》、  相似文献   
10.
对于独特的生活经历所铸成的特定气质、秉赋等个体心理特征,早期郭沫若有着清醒的自察,他曾经坦率地承认自己是个“论事仅凭直觉”的人,并且表示:“我又是个冲动性的人,我的朋友每向我如是说,我自己也承认。我回顾我所走过了的半生行路,都是一任我自己的冲动在那里奔驰;我便作起诗来,也任我一己的冲动在那里跳跃。我在一有冲动的时候,就好象一匹奔马,我在冲动窒息了的时候,又好象一只死了的河豚”。郭沫若的诗人才情太强烈了,尤其在他创作《女神》中那些充满了“最高潮时候的生命感”的诗,这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