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性教学是新型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的内在统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设置问题情境,挖掘研究性题材、论辩和理论学习与研究方法结合等方式,真正推进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紧紧抓住了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关注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不同的问题,体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关注社会现实、强调社会批判性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给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应在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挖掘丰富的哲学思想资源;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构建宽松的学术环境,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样化、个性化方面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的一种综合性哲学与文化思潮,其基本主题是反思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与文化精神。中国现代化是不同于西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破除对西方现代化的盲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并且处理好与之共处的关系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重新审视理性和科学技术的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哲学素质的内涵和基本要素契合了文科研究生的专业和研究方法的特点。哲学索质的缺失是我国文科研究生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表现。传统的哲学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是高校文科研究生哲学素质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文科研究生哲学素质提高的现实途径是进行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李新灵 《理论界》2010,(9):17-19
"分工"范畴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分析社会历史进程中人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切入点。通过对这一文本分工理论的系统性解读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分工问题的根本动因是为了夯实其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基础,他们对分工理论的阐发是沿着生产力—分工—生产关系的这条单一的内在逻辑线索展开的,从抽象的分工理论到具体的分工历史和所有制历史,与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线索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教学是新型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的内在统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设置问题情境,挖掘研究性题材、论辩和理论学习与研究方法结合等方式,真正推进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