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认真实践邓小平建立法治社会的思想 邓小平建立法治社会的思想,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而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自生自发,群体互动,历经数载的艰辛探索,在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共同推动下,现在已经是成绩斐然,举世瞩目,特别是一批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中青年学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文章从研究方法、分析路径、审视视域三方面入手,对我国中青年学者在经济法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进行了梳理与评介。笔者期望通过此种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综合研究,能对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潜深拓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国家与市场的互动是经济法的基本分析范式,本文以国家干预观和市场调节观作为两条主线,以国家干预与经济自由两大经济思潮的理论演化为论述起点,在实践层面,分析评价了中国经济转型期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并进行了反思;在理念层面,阐释了国家的法律与社会的法律的理论命题;在制度层面,提出了对国家干预进行宏观调整和微观重构的理论构想,旨在对国家与市场分析范式进行系统解读,寻求经济法的合理内核,实现国家干预权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4.
关于完善我国农业补贴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农业补贴制度立法不完善,农业补贴的性质重"保障"轻"促导",补贴的目的重"农民"轻"农业",这些特征导致了我国农业补贴无法实现其应有的正面绩效.在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存在潜在危机,农业可持续发展受阻的新型农业矛盾背景下,农业补贴制度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即完善农业补贴立法、从配给型补贴向契约型补贴转型、从保障型补贴向促导型补贴转型、从"输血型"补贴向"造血型"补贴转型.  相似文献   
5.
论经济法的独立性——基于对市场失灵最佳克服的视角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市场失灵的本质在于市场的内在缺陷以及经济人的利益失衡,市场失灵是市场非效率的缘由,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最佳程度的克服。行政法克服市场失灵存在着价值困境、法域归属困境、行政性偏好困境以及执行机构困境;民法克服市场失灵存在着限权的困境、有限性困境以及作为私法的困境。而经济法对市场失灵的克服则具有直接限制市场主体私权、直接改变市场主体的利益结构以及公共利益和远视等诸多特有优势。因此,行政法和民法都不可能代替经济法的功能,经济法具有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研究>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了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刊物.<社会科学研究>作为社会科学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始终秉承"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突出学术性、思想性和综合性,通过凝聚社会科学学人的智慧,在作者和广大读者之间构筑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7.
为民,崇法、尚公、仗义是法律学人的天职,偏离了这个目标就失去了作为法律学人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法语境中的国家干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经济法的基本属性是什么,一直是经济法学研究中的一个争论焦点.文章通过对国家干预一词的语义解释,论证了国家干预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文本解读,阐明了经济法的基本属性是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接着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国人受益于国家干预的情形,同时引述了外国学者对中国国家干预绩效的评价,最后提出了完善中国国家干预运行机制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自生自发,群体互动,历经数载的艰辛探索,在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共同推动下,现在已经是成绩斐然,举世瞩目,特别是一批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中青年学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文章从研究方法、分析路径、审视视域三方面入手,对我国中青年学者在经济法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进行了梳理与推介。笔者期望通过此种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综合研究,能对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潜深拓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公共采购中的歧视性采购政策在本质上是反竞争的 ,它阻碍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因此是我们应该加以反对的。罗马条约、欧盟采购指令和《政府采购协议》对公共采购中的歧视性采购政策进行了法律的控制 ,然而上述条约和法律也有不尽完善的地方 ,需要作进一步探讨。为了将来顺利地加入《协议》 ,我国政府也应该作好相应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