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于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成因,国内外学界有着众多不同的观点,从技术管理、制度体制、道德意识、外部环境等不同层面,可以对危机的成因进行多角度的剖析,旨在吸取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开放”(openness)一词(及其反义词)在17世纪明亡记录中反复出现的不同形式为中心,考察了17世纪荷兰的“公共”观念.通过广泛阅读有关明朝崩溃的各种文本——耶稣会士的记载、荷兰东印度公司旅行日志、报纸中的新闻报道、Johan Blaeu制作的地图集,尤其是发表于1667年的两种剧作,显示在17世纪知识生产的各个领域中都特别凸显“公共”或“开放”这个概念:地理学著作将羽翼渐丰的荷兰描绘成一个向海洋开放的国家(与封闭陆疆的中国相反),神学论著强调与上帝的公开交流(与沉浸于迷信中的中国相反),而经济论著强调开放的贸易(与中华帝国抱守财富相反).通过研究这些文献,揭示出中国在欧洲构建“开放”的自我形象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指出通过强调“开放”,荷兰文献记录是如何阻止了“新闻”传播的其他可能形式的.其中最典型的是有关明朝灭亡的中文记录中所使用的流言、杂录、野史和戏剧等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