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周初年的大和会是社火源头.和(龢)祭是祈求庄稼丰收的祭祀活动,以禽为主要祭祀用具.禽是棍棒与乐器在原始巫术舞蹈中交合作用的产物,以后发展成为汉族社火及其他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花捧子.和蔡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内洒被不断丰富,以求达到万物兴盛、人民安康、郑国和顺、天人和谐的目的,并融合其他舞蹈形式发展成为社火.  相似文献   
2.
《老子》中的大"道"思想是在水神思维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时代的漩涡纹源于水,近于水,而又不完全等同于自然中的水,有很多神话的成分在里面,同样也有许多理性思维的成分蕴藏其中。《老子》有可能从理性的、现实的一面对神涡文化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总结和发挥。《老子》中最深奥难懂的那些内容也许只是对古代涡神文化进行了理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伏羲日祝说     
伏羲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也是汉族及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他的原型应该是远古时期羌姜部落集团的日祝,在后来的历史演化过程中成为华夏各部落集团日祝的代表,并逐步成为华夏文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回纹与共工     
回形纹是古今中外装饰图案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最初应源于旋涡纹,具有延绵不断、亘古不变的含义。共工是中国古代的水官和传说中水患的祸首,其角色的转变应该和尧舜时期共工的名字康回有关。远古时期的水崇拜是回纹流行和中国关于共工的诸多传说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青海民间节令舞蹈与周代祭祀乐舞功能相同,基本队列人数相近,八大光棍和髦舞、莫合则等与干舞、花棒子与籥舞、蜡花女与韨舞、四片瓦与皇舞的舞具相似,二者间应该有共源关系,甚至一定的源流关系。现代民间节令舞蹈应该是以古代祭祀舞蹈为主干,吸收了傩舞和百戏内容发展来的。  相似文献   
6.
社火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火是古代祭祀土地神和火神活动的延续。在中国,国家政权建立之后,祭祀土地神的活动逐步分化为国家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国家祭祀土地神活动与祭祀谷神、四方神活动合并,演变为祭祀社稷。民间祭祀土地神活动逐步与祭火活动融合,发展成为了社火。  相似文献   
7.
网格纹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上非常流行的一种图案,反映的内容大致与远古时期网猎经济有关。中国甲骨文和汉族史料中有大量关于网猎和网崇拜的记载,藏族苯教中有崇拜“垛”的习俗,这些都是远古网猎文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8.
青唐城小议     
唃厮啰政权是青海历史上的一个地方政权,青唐城是唃厮啰政权的都城。有关青唐城布局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和研究西宁城市的历史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一) 问题的提出 自清代以来,学者们多认为邈川城在乐都,宗哥城在平安。《甘肃通志》:“隋西平乃汉破羌地,晋,宋时为乐都,唐为鄯州,宋为邈川城,置乐州,在今县西。”《青海历史概况》:“青海东部宗哥城(今平安镇一带)的僧人李立遵(又名郢成蔺逋叱)和邈川(今乐都)人温浦哥,是当时这一带的实力人物,‘帐族甚盛,胜兵六七万。”《青海历史纪要》:“公元十一世纪初,青海省东部的宗哥城(今青海省平安县)僧入李立遵和邈川(今青海省乐都县)首领温浦哥,都是青海东部藏族地区封建势力。”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我国民族学界在讨论民族学研究的重点这一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部分同志认为,重点应该是民族的产生,民族的消亡、各民族的社会形态等;而另一部分同志则认为,应该是民族间的关系,新的民族的产生、旧的民族的消亡,文化交流对于民族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除了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外,主要则由于概念不清所造成的。因此,我认为,应该把民族和单一民族的概念严格区分开来,分别加以探讨,才有助于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