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传播媒体的发展 ,广告已日益成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成为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研究广告词的写作具有现实意义。广告词的创意不仅与思维方法有关 ,也反映出深层次的心理状态。设计广告词的出发点是为人民服务 ,目的是使厂家、商家和消费者“三赢”。为此 ,应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更要有与时俱进的积极健全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第六五三期发表了梁归智同志关于元曲评价的文章,其论所涉,关系到对元代社会和元代文学的认识,有必要展开讨论。该文提出:元代知识分子享有高度的思想、精神、创作自由,而这正是文学艺术得以繁荣的最根本条件,也是人生幸福最基本的因素;取消科举同时打开了文学艺术之门;元人以浪子自豪,这个无上光荣的称谓得到了整个社会的承  相似文献   
3.
《董西厢》作者籍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被认为是“古今传奇鼻祖”的《西厢记诸宫调》(以下简称《董西厢》),不仅是现存三种诸官调中成就最杰出的一种,也是《西厢记》杂剧之前的各种崔、张故事中体制最宏伟、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但对于这部杰作的作者董解元,这位由民间艺人向文人作家过渡阶段的典范性人物,至今人们还不甚了然,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本文拟根据一些戏曲文物和作品的语言等资料,从内证和外证两方面对董解元的籍贯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作者所见陈廷敬诗文集序跋十六篇,对陈廷敬诗文的内容和成就作了全面的评价。认为:陈廷敬可与康熙诗坛盟主王士祯、文坛巨擘汪琬鼎足而三。  相似文献   
5.
<正> 评价元好问金亡之后的活动,首先遇到的是一个生死问题。“金亡不死”曾是元好问的一大罪状,连尊崇他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是令人遗憾的耻辱。明储巏说元好问“唯欠一死”;清全祖望也说他“于殉国之义有愧”,乾隆帝更破口大骂说:“崔立卖国图篡,稍有人心者即应捐躯讨贼。……至元好问于金亡之后,以史事为已任,托文词以自盖其不死之羞,实堪鄙弃。”这些论点都是基于封建的狭隘忠君观念,乾隆则更是出于极端自私的用心,早为识者所共弃,已无庸置辩。  相似文献   
6.
关于《西游记平话》的几点考辨李正民宋俊玲久已佚失的《西游记平话》,《永乐大典》13139卷“送”韵“梦”条,摘引了其中“梦斩泾河龙”一段,这是学界周知的。朝鲜的《朴通事谚解》(以下简称《谚解》)中也有《西游记平话》片断及一些内容梗概,则为赵景深先生于...  相似文献   
7.
一、议论诗的存在是文学史上的客观事实如果说,以抒情为主的诗,是抒情诗;以叙事为主的诗,是叙事诗;那么,以议论为主的诗,可不可以称它为议论诗呢?苏轼有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清人纪昀说:“此随手写四句,本不是诗,而集者强收入集。”他还问:“千古诗集,有此体否?”陈迩冬先生反驳说:“这首诗实是好诗,也就是我所说的新诗。正因为‘千古诗集’中无‘此体’。它把‘无理’写出了哲理,有禅偈的机  相似文献   
8.
1979年—1989年,孔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综合有关资料,略作介绍。一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学术活动十年浩劫后,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孔子研究机构,是1979年山东曲阜师院(1980年改名曲阜师大)成立的孔子研究室。该室于1980年1月召开了一次孔子学术讨论会,与会者20余人。尽管规模不大,但它标志着作为政治运动的批孔的结束和科学地研究孔子的开始,在孔学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首问世以来,笺注者不下数十家。众说纷纭,颇杂谬误。即使如《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选》等权威性论著之诠释亦有值得商榷之处。笔者曾撰文辨证(载《山西师大学报》1993年2期),意有未尽,再作《补证》以求教。  相似文献   
10.
严迪昌《清词史》论陈廷敬说:他是京城大僚文人中的有重望者,诗文均精,以词名一时,有作品传世。此语肯定了陈廷敬在康熙词坛的地位。今所见陈廷敬词65首,其《尊文堂集》收词64首。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载陈廷敬词1首,其卷10云:我朝如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