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奚彦辉  李洪岩 《理论界》2008,(11):107-108
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是看能否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即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自我与自我本身的关系。结合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指出道家的"自然"对心理健康维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具体显现共象──读《影响中国文化的一百人》李洪岩由周积明、张艳国先生主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一百人》一书(武汉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从文化角度提供了一种理论,帮助我们解答了一个问题,我们把它称之为“个人文化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对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3.
日本学者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述要[日]茂木敏夫王子平,李洪岩译在回顾近代中国乃至近代亚洲时,那种依傍近代欧洲模式的思维方式已经过时;今天已不再把组成近代欧洲世界的“市民”、“国家”(国民国家)等因素绝对化,代之而起的是用相对的“地区”概念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荫麟(1905—1942)笔名素痴,是我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史学家,在文学、哲学、史学等方面均有建树。其史学贡献除著有红极一时的《中国史纲》上古篇(止于东汉)外,在古史、宋史、科技史、哲学史、文学史、学术史、史学理论等方面亦颇多著述,素有“新史学”重任承担者之誉。但他的史学贡献迄今尚无人予以专门表彰(不含海外),以至其人其学已鲜为人知。在史学理论方面,张氏提出过历史既是科学亦是艺术的史学理论命题;曾试图通过对所谓传统历史哲学的“——考验”,建立起他心目中“比较完满之历史观”;他讨论了史实之选择与综合问题以及史料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了选择史实的六大标准(他认可的有五种)和影响史料科学价值的15种限制。本文拟对张氏提出的历史既是科学亦是艺术的命题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沦陷区文学史研究的新突破──《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简评李洪岩从理论上说,历史学家的研究对象是以往发生的全部历史事实。但实际上,史家的研究范围总是有限的。例如,历史上的文学现象,就多少偏高于当代史家的视野之外。故尔,在研究抗日战争的专业史家圈子里...  相似文献   
6.
结合积极心理学新理论,从研究生诚信教育实际出发,指出积极心理学在研究生诚信教育中的作用,探讨运用积极心理学实现研究生诚信教育的四个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诚信品质,为研究生的培养、成长、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五四以来,科学思想遍播久传,成为中国人最普遍的观念之一。无论何物,只要前缀科学二字,便长执重势,独擅天下,以至形成所谓科学理性泛滥。有趣的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科学二字神志未移,躯壳已易,依然老当益壮,大显身手。这种以科学为本质的顽强观念,总是导致从“历史科学”的角度对文学实行深闭固拒:“文史要分,而且要严格地分,要把历史作为科学与文学分得清清楚楚。历史是科学,它根本不容许有任何一点浪漫主义的色彩,也不容许像写实主义文学那样来写作”。  相似文献   
8.
历史研究是由史学家来承担的。不言而喻,假如史学家们素质不高,历史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了。十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谈论历史学的出路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办法,例如理论方法的革新、研究领域的开拓、编著体例的创意等等。应当说,这些讨论具有积极意义。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还是个史家素质问题。史学家本领小、能力差,你说什么也无用。所以,我觉得,谈到如何把近代史研究引向深入,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如何提高史家素质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史家素质呢?出路只一条,那就是:学习。说到学习,这话题似乎陈旧得要长白胡子了。…  相似文献   
9.
史学的诗性与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诗的转向 中国的历史学家大都瞧不起文学家。文学家对史学家呢,当然也有不满,甚至鄙夷。但他们在表示这种不满和鄙夷时,总使人感到有些两腿发软,不那么理直气壮。这或许不失为学术界中的一个有趣现象。 西方的历史学家是否有如此“好运气”,我不敢妄测。不过,据我所知,西方有不少人文学者经常对历史学“造反”。例如,1969年,美国历史学会主席C·Vann·Woodward作过一个演讲,题为《历史的未来》,就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现当代西方文人对史学的造反图。 其实,这种“造反”并不使人奇怪,它不过是西方整个“文化造反”的一小部分而  相似文献   
10.
李洪岩 《文史哲》2006,(5):5-18
中国古代史学文本理论具有客观主义的特质,史学文本写作实践却表现出反客观主义的文学化情形,由此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并延展到近代史学,构成考察整个中国史学脉络的一个线索。史学文本中的文学化现象表现在许多方面,具有必然性和认识论上的某些理据,时常造成历史认知的变形。反文学的史学文本思想则缺乏历史认识论的澄明,甚至成为悖论,但客观主义的史学文本书写规则并未因此而失效。将古今之文本理论与史学实践结合起来,参照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予以观照,对史学观念颇多警示与警醒作用。后现代主义逼使客观主义深刻地反躬自省,然而,无论史学文本具有多么强烈的诗性结构,“历史真实”的概念却依然可以成立,史学文本所表现出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都无从抹煞。将后现代主义中“异化的力量”“解构”掉,吸取其“合理内核”,历史学将变得更加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