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列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极大地提高了师德在教师队伍思想建设中的地位。对于新时期师德内容的探讨,有助于端正师德教育的方向,明确师德的标准,确立师德行为规范,从而有助于加强师德的建设。道德是一定的社会以其舆论的力量和人们的信念、感情来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空间与光有很多的近似性,它们都是一种精神化的存在,光线有一种另人感动的魅力,可以界定空间、表现材质、渲染特定的空间氛围,塑造出各种不同的空间氛围。在现代居室设计中,光不再仅仅是照明作用,随着人们对环境气氛的要求越来越高,光所具有的装饰效果越来越多地被设计师们所运用,光有冷暖之分,有颜色,与其他材质配合可共同演绎动人的场景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珠 《南方论刊》2008,(4):15-17
柏拉图的《理想国》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从批判个别的、经验的、具体的正义入手,引申出国家正义概念。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正义就是各个等级各守其序、各司其职,正义本质上就是一种秩序与和谐。而正义的城邦则可以通过教育,哲学王等途径来实现。柏拉图在探寻正义过程中体现的国家主义价值观,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是构成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一个基本要件。应急避难场所提供了灾害后,城市开展救援和城市居民进行自救的一个基本场所,因此,应急避难场所在当下城市灾害频繁发生的背景下显得意义十分重大。文章以广州为例,结合广州特大城市的基本特征,探讨大城市在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特定案例的实践状况开探求大城市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资借鉴的普遍性经验与规律。  相似文献   
5.
激发公众环保参与,无论对于实现社区环境治理效能提升,还是社区整体治理水平提升均具有现实意义。但低收入群体社区参与不足是普遍性的客观事实,分析发现,第一,低收入群体的社区环保参与率较低,且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度高于农村低收入群体;第二,较高水平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良好的社区政策环境(政策公开透明)对低收入群体的社区环保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社区政策透明的影响程度更高;第三,福利资源的获得对低收入群体社区环保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此,在城市社区环境治理中,可通过畅通参与渠道给予低收入群体参与的制度保障,增强其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通过优化社区政策环境激发其参与热情。此外,针对农村低收入群体整体参与率低的问题,还应在社区参与的制度建设和资源配置上向农村低收入群体倾斜。  相似文献   
6.
作品中狂气和狂人这种文学装置成为重新思考世界的通路,同时也是使得既存的权威性话语有可能被推翻的一种文学保护装置。通过狂人和狂气,鲁迅想要推翻自己身处的社会所推崇的价值观。《狂人日记》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是因为它的狂人和狂气具有一种把自己变成他者的现实性的语境,即历史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是构成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一个基本要件。应急避难场所提供了灾害后,城市开展救援和城市居民进行自救的一个基本场所,因此,应急避难场所在当下城市灾害频繁发生的背景下显得意义十分重大。文章以广州为例,结合广州特大城市的基本特征,探讨大城市在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特定案例的实践状况开探求大城市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资借鉴的普遍性经验与规律。  相似文献   
8.
日本戏剧在中国新时期大连市艺术研究所宋廷平,李珠从1978年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贯彻实施,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在这一时期中,和经济的发展、腾飞一样,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事业也出现了蓬勃向上的喜人局面。其中,中日两国间的戏剧文化交流,以频繁的互...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分析《狂人日记》的时空结构,特别是与文学时空有关的因素,探讨它们所生成的意义.其次考察时空结构怎样与作品所生成的意义结构联系在一起,以阐明它们在生成意义上怎样参与和介入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水是万物之本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这些命题和说法都说明了人虽是万物之灵,但人类也和其他动物一样,必须依赖生物圈中的自然系统才得以生存,尤其离不开绿色、水、和土地。水,作为苏州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有很多值得今人去思考的问题。研究苏州城水系的变化与苏州园林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今天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