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当代中国私人领域的拓展与大众文化的崛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私人领域是与公共领域尤其是与国家权力机关相对应的一个范畴 ,其本质特征在于私人活动的独立性、自由性与自律性 ,处于国家行政权力的控制之外。改革开放以来 ,市场经济的确立与社会结构的转型 ,为私人领域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私人领域的不断扩大必然吁求特定的文化表现形式 ,以填补这一空白地带 ,这就使得大众文化迅速崛起 ,并成为私人领域准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
目前,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已日益成为影响辅导员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针对辅导员职业化趋势下职业倦怠状况的出现,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解决的方法,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稳定辅导员队伍以及促进辅导员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南通海纳家营村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回、汉、彝等民族杂居的村落,有着回族身份的魁阁马天君新神话人物在汉族社区中的出现,隐喻纳村回汉关系里超越民族文化边界的历史面相,这一个案对于族群边界理论中族群宗教文化的解释理论有所补充。超越族群边界神话故事这一宗教现象,成为宗教对族群边界功能界定与解释的一个具体范例。  相似文献   
4.
具有藏族和回族双重文化特征的"藏回"②,是历史上回族积极适应边疆多民族社会文化的产物,属于云南回族的一个派生族群或亚族群(subgroup)③.此篇以这一亚族群近期发生的文化和民族认同回归的调查为基础,利用宗教人类学、民族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回归的原因.同时还描述了"藏回"独特的文化,旨在展现回族文化发展的多元空间.  相似文献   
5.
自新时期以来,审美文化活动开始大批量地向以自由为核心的私人领域转移。在私人化的自由选择中,那些曾一度被压制的生存体验、心理需求和心灵感悟开始大规模地返归公共文化空间,并具体地表现为三种主要的审美文化场景:其一,日常生活场景的浮现;其二,身体意象的大量衍生;其三则表现为隐私热的持续升温。这些主题场景正深刻地介入到当代人的思想意识和现实行为之中,对它们的分析将会有力地揭示出审美文化与政治、经济、商业和技术等因素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红春  陈炎 《求是学刊》2002,29(5):92-98
在儒、释、道三教发生裂变的中唐时代 ,中唐诗歌在美学面貌上表现得异常丰富、复杂。此时的诗人在较为自觉的审美理想的指导下 ,逐渐形成了相对明晰的美学流派。在众多的流派之中 ,择其大端可分为以元稹和白居易为代表的“浅切派”、以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险怪派”、以刘长卿和韦应物为代表的“隐逸派”等三支。从文化资源上看 ,这三种美学倾向显然分别与儒、释、道三教存在着相当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对于当前学界正在讨论的“韩啸行为艺术展”,可以通过考察它在传媒叙述中的呈现方式得到更为深入的了解.在传媒叙述中,自称“行为艺术”的外科手术被包装为毫无瑕疵的技术神话,行为艺术的主角被有意误置,“艺术命名”被强行征用,叙述语义也因此出现内在断裂和龃龉.这种断裂在暴露出传媒叙述深受资本控制的同时,也暗示着艺术正沦为资本的假面.在消费文化时代,面对无所不在的传媒叙述,公众只有切实提高“艺术辨识力”,才能有效破解传媒叙述中的美学修辞,维护好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8.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已有20余年的历史。这期间不仅实现了知识的有效积累,也开拓了美学研究的新向度。在研究内容上,对核心概念、基础理论进行了阐发;对当代审美文化文本、现象进行了历史梳理与多元阐释;对当代审美文化热点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争鸣。在研究方法上,提出了“文化批判”、“语境化的权力批判”、“价值中立”和“形式分析”等概念,表现出鲜明的方法论自觉意识。但是,已有研究还存在耽于理论阐述、弱于现象深描,用道德愤慨压制学理分析,误置批判对象、有意避重就轻,以及非此即彼、非假即真的斗争思维等问题。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下,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亟需在视野上从文化学拓宽到社会学,在方法上实现“价值中立”与“权力批判”的结合,而对自我学术立场的提前清理也是保证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合理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凤翔社火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凤翔社火扮相逼真、造型难度极大,在北方各类社火艺术中独树一帜,历来在凤翔人的生活中发挥着娱天、娱神、娱人的积极作用,也对凤翔人的性格、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针对凤翔社火作田野考察,以求了解它的发展与现状,以便进一步采取相关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具有双重突围的效果。在文本之内,主人公突破了私人庭院的限制,在旅途之中将丧夫之痛融入到矿区小镇这一开阔空间中的公共伤痛之中,增强了情感的批判力量;在文本之外,迟子建突破了近些年来"女性文学"的私人化、身体化写作倾向,为女性写作注入了更具活力的公共性内涵。第一人称的叙述模式使得这两种突围具有了一种相互阐释、彼此促生的关系。但这双重突围还不彻底,作品在艺术上的许多断裂之处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