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的发展中存在两种可能性的选择——科学发展与非科学发展.认识不同,路向不同,结果不同.女性的科学发展是科学发展现引领下的发展,它坚持以全面协调与可持续性的发展要求为衡量标准,关注女性发展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透视并探讨消解其非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澄清认识,化解矛盾,规避风险,走出误区,减少成本代价.这是当代女性发展实践的理性选择,也是促进两性和谐、家庭幸福与社会文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民族高校教学质量存在凸显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应做好抓好教育思想的转变、加强学风建设、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怎样撰写论文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不同于引言、提要;摘要有报道性、指示性和报道/指示性三种写法.写摘要要注意它的详简度、内容结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在事物的周期性运动过程中,肯定和不断获得的新的肯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本质.接连不断的否定,始终是事物不断更新自己和发展自己,不断肯定和维护自己的中介或工具.综观人的存在与发展运动,人在生命过程中所追求的肯定和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实现的新的肯定,既是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目的,也是人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肯定是人的基本价值要求,对人的存在具有始源性和本体性的意叉.人对肯定的需要和追求贯穿人的生命过程的始终,是支配人的一切思想行为的动力源.肯定的获得与否也是解读人的性格品质及其思想行为的谜底.充分肯定人、尊重人、满足人的正当要求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和解决好人的问题的关键,也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走科学发展之路和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我们对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文化所作的科学表述,深刻地揭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透视现阶段的社会文化现象,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封建、殖民文化泛滥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毛泽东对文化所作的科学表述,显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的关系中,经济始…  相似文献   
7.
人的肯定是人的生命过程的目的和核心,人的本质是人的肯定中的根本内容。但是,在人的本质肯定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表现在:第一,人的肯定与人的食色之性的矛盾,带来自然环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第二,人的肯定与人的身份差别的矛盾,人在肯定自身的同时,带来各种社会异己力量,反而走向了对自身的否定;第三,人的肯定与人的实践本质之间的矛盾,实践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人的肯定的评价标准和机制超过一定的度,最后走向人的肯定的反面。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方向与大趋势,人性和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内容."人性和谐"的推定基于对"人性"与"和谐"的理解.它的价值诉求是人性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内容建构着力于人性诸方方面的合理化协调,基本特点是人性系统诸要素的和衷共济,最高表现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人性和谐在理论上的可能是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指导、有马克思主义人学与矛盾观的理论基础和人自身丰富内容的主体依据;人性和谐在实践上的必要是它与社会和谐及环境和谐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人的肯定是人的生命过程的目的和核心,人的本质是人的肯定中的根本内容。但是,在人的本质肯定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表现在:第一,人的肯定与人的食色之性的矛盾,带来自然环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第二,人的肯定与人的身份差别的矛盾,人在肯定自身的同时,带来各种社会异己力量,反而走向了对自身的否定;第三,人的肯定与人的实践本质之间的矛盾,实践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人的肯定的评价标准和机制超过一定的度,最后走向人的肯定的反面。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教学实践要获得理想的效果,离不开三大要素为师之尊、为教之道与为哲之境的有机统一。为师之尊,尊在一身四任;为教之道,道在循序渐进;为哲之境,境在真善和美。为师职在为教,为教高在和美。为师、为教与为哲的有机统一,既是展示教师教书之恒久魅力的具体过程,也是实现学校育人之根本目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