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微时代"信息交流的畅通与便捷,在开阔民众眼界、丰富思维的同时也加剧了政府对基层的治理难度:既要有秩序又要有自由,既要行使权力又要保障权利,既要管制得力又要方法科学,既要依法治理又要不失人情。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实现治理观念的动态化转变、治理基础的权利化转变、治理方式的多元化转变、治理路径的法治化转变、治理边界的明晰化转变。具体而言,应以理念的发展性确保治理的先进性,以思维的开放性保障治理的民主性,以手段的科学性实现治理的合理性,以民众的获利度提升治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关于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的精神,从自主创新的概念和时代价值入手,对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选择的必然性作了分析,并论述了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在分析自主创新的时代要求的基础上,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多元主体、对外开放、制度优势、宏观政策、发展战略、生态制约等八个方面归结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荀子与孔孟相比,其思想虽无本质性的差异,但在许多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在思想表达方式上采用"隐晦言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思维方式上从政治与哲学的双重纬度出发思考政治哲学问题;在政治价值追求上表现出明显的权威主义与专制主义。这些思想特性加速了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官学化和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基点,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构建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要素和动力是全国56个民族,核心和主线是增进共同性。其在“国家-民族”关系上,体现为各民族共同维护统一完整的国家观念、共同铸牢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共同拓展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体现为不可分割、紧密互利、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在“治理-发展”关系上,体现为共同保护、共同治理、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的概念构建和实践深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对推进民族地区发展繁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