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农民工已成为城市住房最困难的群体。现行制度和政策使城市可支付住房严重不足,农民工的住房需求得不到城市社会保障制度与金融制度的支持,政府、市场、企业也未能有效承担农民工住房的供给责任,城市住房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错位。通过制度与政策改革,逐步提高城市住房的可支付性,使政府、市场、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成为农民工住房的供给主体。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为缩小差距,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在事实上推行了高等教育发展赶超战略。这一战略在相当大地程度上脱离了我国现阶段的资源禀赋,没有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因而虽投入了大量资源,却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本文认为,只有实行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比较优势战略,充分利用我国自身资源条件,才是符合国情、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3.
制度、资源禀赋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增收是我国实现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加明显减缓,城乡收入差距愈来愈大。实行农地制度、县乡财政体制、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市化建设,提升农民拥有的资源禀赋结构,是实现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基本途径,也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一轮高速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发展推动的。但是,现行城市化模式存在内在缺陷,表现为: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弊端逐渐显现,限制大中城市发展的城市化模式造成严重的效率损失,城市土地利用率过低,城市建设中缺少人文关怀、民生导向,交通与住房发展模式单一,零售业及非正规部门发展受到抑制,以产业开发区为主导的城市拓展模式补贴工业发展,提高了城市运营的成本等方面。应加快土地与税收制度改革,通过制度与政策变革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改变限制大中城市发展的格局,通过大中城市的充分发展扩大内需,以市场机制为城市资源配置的动力,顺应人口迁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5.
李英东  俞炜华 《学术论坛》2008,31(3):139-142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格局与美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的情形非常类似,二者都具备诸多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将这两个时期两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作对比性研究,会给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研究与政策制定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加强城市化建设是对长期抑制城市发展政策的释放;是对市场机制的回归;它可满足广大群众进城的需求,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论述了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实践依据和有利条件。同时强调指出,在加快城市进程中需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的制度、资源禀赋、宏观经济环境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趋缓,是由于受到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制约,包括制度与政策性因素、农民拥有的资源禀赋结构及其配置效率的因素以及农产品供需状况与宏观经济形势的因素。这些制约因素限制了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能力,制约了农民的市场活动空间,使农民拥有资源的市场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实现。深入分析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可以为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途径提供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制度变迁和长期经济增长的起点。这一时期,新政府结束了无政府状态和不公正的社会游戏规则,建立了高效率的政府管理机制,实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统一了全国的财政经济,提高了汲取财政资源的能力,推动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在社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的制度变迁与经济积累不仅对当时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也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视角探讨剩余劳动力的农业产业化途径.研究表明,虽然城镇化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但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大量农民工失业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更加困难,农业产业化将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基本途径.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特性决定了其是适合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