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及其最终转归之一。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估计,在欧洲47个国家的10亿人口中,CHF患者约占总人口的5%,50岁年龄段CHF的患病率为1%,80岁年龄段已升至10%,CHF的年发病率在45~54岁人群中为0.2%,在85~94岁年龄段则为4.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 6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所有入选病例在糖尿病饮食基础上给予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观察组给缬沙坦80mg/d,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2周及24周前后UAE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UAER有所下降(P0.05),治疗24周后UAER下降更为明显(P0.01),生化指标中SCr及BUN治疗后均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缬沙坦有益于减少糖尿病肾病UAER延缓DN进展及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随机尿的尿蛋白与肌酐的比值测定是否能代替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监测尿蛋白的排出情况。方法利用美国Beckman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X9),采用双缩脲比色法测定尿蛋白,采用Jaffe动力学法测定肌酐。结果当肌酐清除率(Ccr)>10,20~,50~80,>80ml/min时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和24h尿蛋白测定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86,0.91,0.93,0.84,呈正相关(P<0.01)。结论我们认为在肌酐清除率(Ccr)>10ml/min时,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可以取代24h尿蛋白用于临床尿蛋白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IR)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0例老年高血压伴IR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缬沙坦组,前者给予氨氯地平片,后者给予缬沙坦胶囊。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检测和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空腹血糖(FBG)均有下降趋势,但用药前后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用药后缬沙坦组ISI有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升高不显著(P>0·05)。③用药后缬沙坦组空腹胰岛素(FINS)显著降低(P<0·01)。④用药后缬沙坦组2小时血糖及2小时胰岛素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伴IR的患者中应用缬沙坦可以明显改善IR,可提高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选择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血脂代谢异常对其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方法入选人群为110例老年男性,其中单纯高血压组(A组)50例、高血压合并脂代谢异常组(B组)60例,共两组。分别对其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收集其BPV长时变异性指标,之后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血脂代谢异常对高血压患者BPV产生的影响。将高血压合并脂代谢异常组按总胆固醇TC5.72mmol/L及TC≥5.72mmol/L,甘油三酯TG1.7mmol/L及TG≥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3.64mmol/L及LDL≥3.6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1.04mmol/L及HDL≥1.04mmol/L分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TC、TG、LDL、HDL对这类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结果①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合并脂代谢异常组BPV增大(P0.05);②高TC组较非高TC组BPV增大(24hSBPSD、dSBPSD等,P0.01或P0.05);高TG组较非高TG组BPV升高(24hSBPSD、24hSBPCV等,P0.01或P0.05);低HDL较非低HDL组BPV升高(dSBPSD,P0.05)。高LDL组较非高LDL组BPV指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脂代谢异常组较单纯高血压组BPV增大,提示脂代谢异常可能加重高血压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高TC、高TG、低HDL可能是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及心源性恶病质患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71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包括30例心源性恶病质患者)和20例无心衰老年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用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TNF-α和IL-6的浓度在各组均有升高,41例老年心衰患者心功能Ⅲ级、Ⅳ级组中TNF-α和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0例老年心源性恶病质患者各组中TNF-α和IL-6升高显著(P0.01)。在相关性分析中,TNF-α、IL-6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随心衰程度加重,LVEF越低,TNF-α和IL-6浓度越高。而TNF-α和IL-6在心衰和心源性恶病质各观察组中均同时增高,两者呈正相关。结论无论是老年心衰患者还是老年心源性恶病质患者,TNF-α和IL-6可反映心衰程度,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