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身体的维度出发,揭示了西方哲学对“身体性”问题两种截然不同的解答:其一,传统西方哲学将肉体和心灵的关系置于一种对立二元论的基本构架中,使肉体在意识哲学中一直处于一种隐匿和遮蔽的状态。其二,后现代哲学家用“肉体”来反抗意识哲学的独断性。展开了所谓的“哲学肉身化”运动,又将肉体以及与肉体相关的一切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上这两种哲学在“身体性”问题上仍然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独白式”的主体性哲学,而要真正解决“身体性”问题,只有坚持的一种“身体间性”维度的现象学精神,才可能达到“身心合一”的完美之境。  相似文献   
2.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新哲学称之为"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学".费尔巴哈哲学在青年马克思世界观的演变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费尔巴哈的著作解读中,我们发现,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是以身体作为其哲学的基础和中心,并且从"作为一种身心合一的"、"作为一种性别化的"、"作为一种人与自然一体化的"三个维度来对身体进行了理解和分析.故此,通过对作为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的核心概念的身体概念进行理论上的梳正和剖析,将为我们提供揭示和阐明费尔巴哈哲学的当代意义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石峰  李重照 《南都学坛》2023,(1):100-108
政府数据开放具有很高的商业利益与公共价值,并且能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外部效应。但是,我国政府在数据开放的实践进程中却面临着数据供需不对等、高价值公共数据难以开放、数据利用效果不佳、价值实现不完全等困境。鉴于此,以普惠金融应用场景为切入点,关注政府数据开放、数据利用到数据价值实现的全过程,可以从提升制度、组织、技术、理念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困境的消解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政府数据开放的总量和层次,促进政府数据开放利用和数据价值实现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7年8月中旬,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哲学研究所召开了题为"‘于丹现象’的文化思考"座谈会。作为中国大众文化的又一经典范例的"于丹现象",凭借其内部蕴涵着的多重文化意义和文化思考,让它迅速越过了文化娱乐界限,无可争议地成为了近年来中国一个重要的思想事件,乃至社会事件。文化哲学该如何去对这样一个文化事件进行深度理解,该如何面对商业利益和大众媒体对文化世界的僭越,如何以此省思我们的当代文化处境和文化问题?成为了每一位学者在座谈会上热切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意在通过对"于丹现象"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揭示出当代中国文化世界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希望这一探讨对深化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能起到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学术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力求本着一种平等对话的精神,合力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共谋出路。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古代哲学研究需要一种“范式”的转型 李重(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2005级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李”):张教授.您好!近年来您一直在进行中国古代身体哲学的研究,并且自2005年始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诸如《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宇宙论的身体性》《中国古代伦理学的身体性》《中国古代宗教观的身体性》《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哲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李重 《现代交际》2014,(11):47-48
本论文以中国、日本、加拿大三个国家为例,从打招呼、添菜、守时、送礼四个方面比较了不同国家的社交习惯,揭示了产生这些不同的深远的文化背景,以便我们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实现更良好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相似文献   
7.
从资本逻辑到生命逻辑: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既是资本逻辑的发现者,也是资本逻辑的批判者.马克思运用这一范式透视当代社会发展中资本逻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通过革命性的实践活动来改造这种人性与物性相互颠倒的现实,试图重新恢复人的已经被异化的感性存在,恢复人与世界的感性关联,这就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理论旨趣.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在当代仍具有指导意义,当代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代中国社会要和谐发展、当代中国人要自由而全面发展,就必须扬弃资本逻辑,回归生命逻辑,深入到人存在的根基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认识世界,更是要改变世界.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感性世界",不是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之上的,它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不断变化和生成的.通过"感性世界"的确立,马克思实现了哲学范式的根本性转换,表现为从"理论世界"到"现实世界"、从"哲学"到"非哲学"、从"观念批判"到"资本批判"的三重理论维度.  相似文献   
9.
李重照 《理论界》2010,(1):165-166
在我国,民间组织构成了公民社会成长的基础性结构和主要推动力量。从已有文献来看,研究者多关注发达地区和城市生态中民间组织的成长因素、治理机构和约束条件等,而对农村民间组织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少数民族建制镇——团结镇老年协会的实地调研材料和相关文本为基础,运用社会资本和精英治理等理论分析该镇老年协会的核心生成要素,探究其所担负的主要社会功能,以期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组织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