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广韵》“只读”中的假借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认识无字假借和音近而通的一些规律.无字假借包括专名借用和一般借用两种情况,其结果都改变了该借字的音读.这是“又读”形成的原因之一.音近而通与先秦古籍中的音近通假也有所不同,前者往往已经取利约定俗成的地位.而后者只是临时的借用,一般不会构成“又读”.  相似文献   
2.
《说文》中百分之八十的形声字,包括会意兼形声字,许慎创造性地采用“从某某声”、“从某某亦声”、“从某某省声”等方式标注字音,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上古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此外,对部分形声字和象形、指事、会意字则采用“读若”、“读同”等方式拟出该字汉代的读音,从中可以看出汉字读音古今演变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3.
黄侃古音研究上的贡献在我国语言学界是有口皆碑的,尤其在运用黄侃古音学结论解决训诂问题方面,常常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可是黄侃探求古音的方法却往往遭到指责。有人说,黄侃的研究方法是唯心主义的研究方法,认为“黄侃在古音学上虽然有一些贡献。但是他在研究方法上的坏影响远远超过了他的贡献。”黄侃的古音学说究竟有多少合理的成分,或者一无是处。本文不做深入的探讨,仅就其探求古音的途径和方法抒发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又读”指的是韵书或古书注释中同一字形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情况。又读有的可以区别词义,如“行”字《广韵》有四读,意义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陈第《毛诗古音考序》中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汉字作为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形、音、义  相似文献   
6.
汉字教学,特别是中小学的汉字教学应该确定怎样的教学原则,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从事汉字教学的语文老师自然可以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然而萧启宏先生倡导的“全息教学法”尽管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从汉字的主要功能、汉字教学的目的、以及汉字规范化的要求等方面出发,阐述笔者对汉字全息理论的看法,分析“汉字全息教学”的利弊得失,希望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以便引导语文教师们在汉字教学中,分清学习的对象,确定科学的教学原则和合理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汉语中,有的动词的宾语不是这个动词所支配的对象,不能按照一般的动宾关系去理解。我们把这种动词和宾语的关系叫作特殊动宾关系。特殊动宾关系在古代汉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认真地分析和理解它,对准确、简洁地翻译文言文具有一定的作用。“使动”和“意动”是两种常见的特殊动宾关系,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这里无须赘述。本文所探讨的,是“使动”和“意动”以外的一些特殊动宾关系。这些特殊动宾关系尚未引起专家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尚未“正名”。为了便于说明问题,笔者姑且枉名之为介宾动宾关系、双宾动宾关系,领属动宾关系和施动动宾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及其前身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努力下,我国汉字规范化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已形成了  相似文献   
9.
联绵字是一种文字现象,它与联绵词不是等同的概念。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联绵字是为了适应记录汉语双音节词的需要而产生的。联绵字必须二字连用才能体现其记录汉语的功能,二字互相依存,失去一字则另一字便失去记录功能,变成有音有形而毫无意义的笔划堆砌了。因此字典、辞书在解释联绵字时,只能联绵二字为训。如《宋本玉篇》对联绵字的训释。  相似文献   
10.
汉字发展的过程也是汉字不断规范的过程.新中国建立以后汉字规范化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受到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用字习惯的冲击,既要继续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扩大对外交流,又要巩固汉字规范化取得的成果.专家学者和国家职能部门均应做出新的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