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教育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下形成了全面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态势,而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模式在很多方面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德育教育的滞后。鉴于学生素质尤其是政治思想素质对其成才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务必要做到教育的综合化与社会化德育融合、教育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德育融合、教育的民主化与规范化德育融合以及教育的创新化与立体化德育融合。  相似文献   
2.
医学伦理学在医学伦理价值教育中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 ;自身的教育功能 ;自身的医疗质量的保证 ;自身对医学科学发展的推动等。而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伦理教育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交互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也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高校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自律教育,优化网络教育的管理功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素质和高校德育教育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质上是一种大系统的文化教育,针对高校文化的类型和传递形式的特点,高校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大文化教育观、实践教育观、开放教育观和动态教育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高校生活德育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善 《延边大学学报》2009,42(5):154-156,F0003
高校道德教育要增强实效性,必须从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并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其自主发展;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能力、感悟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培养;注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影响,通过德育目标、内容、过程指导的生活化,把教育的重点放在转变和深化学生的品德“情感”上。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目标的设定不仅要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服从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还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具体阶段所面临的人生课题、所具有的认知能力、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只有社会的价值导向与学生的人生发展课题相结合,德育才能体现出它的具体性、针对性、实践性,才能显示出它的主体内涵和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