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与村庄传统人际关系之间究竟呈现出什么样的理论关系?学术界的文献可以分为三种宏观的答案:削弱论认为现代化明显削弱了村庄传统人际关系,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互强论认为现代化增强了村庄传统人际关系,互融互强;调和论认为应当根据不同领域不同时段来判断两者关系。学术界由于研究案例、核心概念定义以及方法论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些结论都具有启发性。在未来的研究中,将资源依附理论作为新的理论工具,通过分析理性村民对人际关系的选择性经营策略,从而建构现代化与村庄人际关系之间的动态框架,或将成为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归纳了国内学术界对于弃权票的态度,并做简要的评述。接着在对弃权票背后理论依据作充分的辨析之后,明确了本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后认为:全国人大代表投弃权票会破坏全国人大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性,不利于真实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不利于全国人大会议做出科学合理、符合全民利益的决策,从而破坏了人大会议特有功效的发挥。因而得出"应该取消全国人大代表投弃权票的权利"的结论,并希冀从这个角度为我国人大制度的改革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对黄宗羲政治思想的解读大多从民本思想的极限或民主思想的启蒙入手。通过解读《明夷待访录》以及相关文献后发现,黄宗羲实际上是一位坚定的反君主专制者。他设计了诸多政治制度旨在制约专制君主:恢复丞相制度、立法制度、学校制度以及央地关系制度。从这些制度设计背后可以看到,黄宗羲实际上是希望通过抬高绅权来制约君主的专制皇权。通过与既有文献的讨论得出黄氏并不是民主思想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4.
【】农村协商民主对于扩展村民有序参与、促进村庄治理具有积极意义。学术界多数从静态的视角观察乡村协商民主,而忽视了其在农村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期间乡村治理各主体之间的互动。苏南某村庄的案例提供了动态分析的视角。分析表明:农村协商民主经历了一个从治理工具到治理机制的发展过程。协商民主在最初阶段作为治理工具被发明出来,用以化解乡村矛盾;而后在基层政府推介下扩展功能、完善机构,发挥信息沟通、有序参与和协商村务的功能,成为治理机制。同时,农村协商民主在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表现为在结构上实践与法律相脱节;在运行中威权引导盖过民主协商。学术界与实务界需要在肯定乡村协商民主的基础上,从发展的过程中优化改进,克服局限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