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创造之一,是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方法指导.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指南.恩格斯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辩证法,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指南.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理论以及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培育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当代大学生,承担着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的重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如何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其成为真正的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程。在此以长治学院为例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路径,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与地方红色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时代为号角,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以人民为根本,源于现实,基于实践,融于民众。现实之源、实践之基、理论之魂构成其三维。现实之源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之实,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之实;实践之基即改革开放实践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理论之魂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理论联系实际,秉承“以人民为本”的彻底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引领中国人民成功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更大魅力,为全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物化问题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理论观点。卢卡奇从商品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物化、异化问题,从反面论证其总体性范畴的重要性。不过卢卡奇在阐述他的“物化学说”理论时,把物化、异化和对象化三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新任务,需要研究群众史观的方法论价值。历史观、价值观与方法论在实践基础上是内在统一的。对于群众史观方法论价值的研究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活动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主要方式。但长期以来,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效性难以提升,其影响因素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性质和学生主体自身因素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方法论,对其实质和核心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在学术界居主导地位的思想是“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有些绝对化,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8.
当前形势下,由于人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各种方式凸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反腐倡廉建设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更主要的是一种变革世界的方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理论指导。在当前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腐倡廉全面升级的关键时期,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各种方式凸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本质与规律的揭示,马克思研究理论是为了指导人类变革现实,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的本质与规律是为指导无产阶级认清自身的历史地位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合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更主要的是一种变革世界的方法。在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反腐倡廉全面升级的关键时期,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具有一定的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是人民立场、唯物辩证的科学观点与方法的辩证统一,其“理论与现实双向趋同”的整体性逻辑构成“两个结合”的深层本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源于青年马克思对“理论与现实”矛盾的解决,开启于对“物质利益”问题的深层剖析,以哲学立足现实,创立唯物主义大历史观。在这一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剖析,让现实印证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由此,社会主义学说被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为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奠定了科学前提。“两个结合”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现实的双向趋同,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