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1.
我国教育文化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回顾了本世纪我国教育文化学研究的发展脉胳,侧重分析了80年代以来教育文化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问题,指出教育文化学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这一命题,《教育研究》1996年第3期发表了一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论述了超越性与适应性的辩证关系,却未能触及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提出这个命题的真实意图何在?它要超越什么?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这三个问题集中起来就是:德育的超越本质何以成立?本文将着力探讨这个问题。笔者以为,提出道德教育的超越本质,或认为道德教育是一种超越,这是对时代误1区的超越,对传统的德育指导思想的超越。众所周知,我国正处于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在经历了长期的挫折和迷误之后,我们…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把人们受教育而学到的有用才能看成是一种“固定资本”,认为“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兼取利润”①。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明确指出,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自19世纪以来,就存在一个通行的看法,即国民教育无论对国家还是对受教育者个人都是有利可图的。不过,由于时代的局限,尚未对此加以深入探讨与论证。本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曾设计出教育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运算说明国民收入中的三…  相似文献   
4.
系统论提供了深入分析德育实效性问题的认识方法。学校德育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社会德育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不协同,相互掣肘,组织关系混乱,是当代我国社会德育实效性问题的根源所在。要解决德育实效性问题,必须对学校、社会德育系统进行自主的变革,关键是确定适宜的德育目标,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作为道德教育组织者的职能,建立有良好组织的德育系统。  相似文献   
5.
张敏  杜时忠 《江汉论坛》2012,(5):126-131
学校教育的公共性不仅意味着公民培养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公共使命,而且昭示着学校教育是学生公民精神养成的有效方式。然而,当前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的教育私利性倾向、教育不公平与自我封闭现象及学校公共生活的无序等共同冲击着学校教育的公共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公民精神养成。从公民精神养成的角度看,需要从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鼓励家长、公众积极参与学校事务,营造学校公共生活等方面来保障学校教育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6.
以教师专业伦理精神审视师德规范,其存在着教育行政机关作为制订主体并不合适、师德规范并不“道德”的问题.教师专业伦理精神,可以从行业自律、教师自治、专业伦理三个方面加以理解.重构师德规范,首先,应成立教师专业自治组织;其次,应依据专业伦理精神从师德理想、师德规则两个维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论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已是不争的事实。鉴于此,有识之士提出了“重振人文精神”的口号。要使这种呼吁不流于空泛,很有必要将问题引伸到学理探讨上来,亦即弄清楚什么是人文精神,其核心究竟是什么。一从历史上看,人文精神通过不同时期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人文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以及人道主义理想而表达出来,它集中体现在人类所经历的三次解放上。人类的第一次解放是从蒙昧原始状态进入到文明社会,我们称为人与兽别。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独有的文化,进而通过文化向动物性告别。其思想成果体现在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向人本主义哲学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进步论、多数论、功利论不仅不能给教师教育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根基,而且将导致教师教育 走向师道不彰、集体平庸和价值异化的误区。因此,教师教育有必要引入古典目的论的智慧,为自身寻求更加 牢固的理论根基,明确教师教育的根本目的,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推崇教师与学生共同追问美好生活的德 性,并且以理解为基点,以对话为路径,以制度为保障,从而走出进步论、多数论、功利论带给教师教育的现实 困境与发展误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