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略论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杜荣坤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德国哥廷根科学电影研究所和广州东亚音像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影视人类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经过积极的筹备工作,终于召开了。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女士和先...  相似文献   
2.
阿睦尔撒纳原是我国厄鲁特蒙古辉特部的台吉,他在十八世纪中叶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分裂势力的叛乱、维护国家民族统一的斗争中曾经扮演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可耻角色。揭露阿睦尔撒纳的民族分裂叛乱活动,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对于推进我国边疆史的研究,澄清苏修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制造的种种混乱,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1944年9月至1949年9月,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爆发了各族人民声势浩大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起义,建立三区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英勇的武装斗争。参加起义的有维、哈、柯、蒙、汉及锡伯等十来个民族。其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和开展的武装斗争,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战争胜利,为新疆的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民族史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民族史学以前所未有的磅礴气势飞速发展。抚今思昔,展望未来,深切地感到:只有新中国才能使中国民族史研究开创新局面,惟有社会主义才能为中国民族史学的繁荣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古一带,至今尚生活着许多清代厄鲁特蒙古族的后裔,他们的先祖即是斡亦刺。在我国史籍上,早就有关于他们活动的记载。元蒙时期,称之为“斡亦刺”、“外刺”、“外刺歹”,明代称“瓦刺”,清代称为“卫拉特”、“厄鲁特”、“额鲁特”。这些名称,都是不同历史时期“斡亦刺”一语的音转或异译。国外学者又往往称之为“卡尔梅克”。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23日是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十七条协议的四十周年纪念日。这是西藏人民由黑暗走向光明的日子。根据协议,1956年西藏成立了自治区筹委会,这标志着西藏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代表着西藏百万人民利益的新的人民政权出现了。1959年7月,随着西藏农奴主叛乱的平息,结束了两种政权并存的局面。之后,经  相似文献   
7.
柯尔克孜族是我们多民族祖国大家庭成员之一。据1980年统计,总人数为十万九千人,百分之八十分布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自治州阿图什、乌恰、阿合奇、阿克陶四县;其余分散在天山南北的阿克苏、温宿、拜城、乌什、莎车、英吉沙、塔什库尔干、特克斯、昭苏、额敏等县;黑龙江富裕县五家子屯也有少部分。但是,上述地方,都不是他们原来的故乡,柯尔克孜祖先的故乡,是历史上原属我国北方地区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今苏联土瓦自治州)。柯尔克孜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他们的活动,就和汉族历史一起,同时记载在我国史籍上,从未间断。据《史记》和《汉书》记载,两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面临改革开放新形势,要求我们对民族史学现状从宏观上有一个恰当的评价,既不为“史学危机”的惊呼声所困惑,又能清醒地看到当前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自觉反省,积极进取,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使史学更有效地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本刊编辑部今年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召开的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上,与会代表围绕民族和民族问题这一专题发表了不少宝贵意见。本刊将按发言先后顺序,分期刊登这些发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10.
关于游牧民族宗法封建制问题,在50年代,国内外学者曾展开讨论,但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特别在我国,对此的探索还很不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开展讨论研究,以冀对我国北方广大游牧民族长期所处的封建社会及其特点有一清晰的认识,并对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