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政治哲学视域来看,公共领域是一个在与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相对关系中获得其规定性的关系性范畴。一方面,作为依托于市民社会又与之存在交叉关系的概念,公共领域与政治国家相对应并从市民社会中获得其规定性;另一方面,作为不同于市民社会的范畴,公共领域源于民族国家并从政治国家中获得其规定性。所以,从分析性意蕴来看,我们既不能把它简单地化约到市民社会之中,也不能将它化约到政治国家之中,而要看作存在于二者之间和之中的一个分析性的中介性关系存在。其本质特征是公共性。  相似文献   
2.
3.
杨仁忠 《领导科学》2005,(22):46-47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当代社会,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造就一批素质高、精明干练和极富开拓进取精神的干部队伍,是我国政治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干部队伍的建设首先是从提高领导者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开始的,在这方面,中国传统社会内外兼修的成人方法论对于提高现代领导者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具有恒在价值。传统儒家重视立志,认为人贵有志。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这就是说,不愁没有事做,愁的是没有志向。所谓立志,就是要确立人生目标和理想,树立明确的努力方向,要有为实现自己的志向、理想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立…  相似文献   
4.
汉娜·阿伦特是政治哲学史上最早对公共领域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哲学家.不论是公共领域理论范式的提出,还是她的理论建构及其对现代社会问题的解决,都表现出了阿伦特作为20世纪杰出思想家理论创造活动的卓越之处,并以此奠定了她在公共领域思想发展史上的开创性地位.  相似文献   
5.
试论主体性的二重性及其认识论价值杨仁忠所谓认识主体,就是指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作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有机统一体的人,社会性无疑是其根本特性.但人的社会性要以自然性为基础:人的社会性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实现都受自然属性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单就人...  相似文献   
6.
公共性是人的社会本质的表现方式,社会公共性的实现程度对人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根据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在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社会呈现出群体存在方式下的虚幻公共性;在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社会,人的独立性被物化从而阻碍了社会公共性的实现;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未来社会,社会公共性得以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7.
解决当前我国社会领域存在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只能采取非对抗性的方式,即在政府力量的主导下,引入非制度性的社会力量--社会公共领域的参与,在国家政府与私人领域之间的良性互动中调解和处理社会矛盾。从实践经验来看,社会公共领域能够通过推动社会管理模式创新、促进社会管理理念更新,从而弥补依靠正式制度进行社会管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论政治哲学视域中的市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哲学视域来看,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多重意蕴和多层结构的复合性概念:从其内涵来看,它是描述性规定、分析性规定和价值性规定的统一;从其外延结构来看,它是家庭、经济交往关系和公共领域三个层级的统一体。这种政治哲学的解读对于解决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对“市民社会”理解的歧义、混乱和矛盾具有多方面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共领域作为当代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前沿性概念和问题,它本身既有其独立于市民社会概念的理论规定性,又有其独特的理论内容和理论发展逻辑,可以说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具有学术独立性的政治哲学理论范式.这种理论范式试图建立一种超越自由主义民主和共和主义宪政民主的新的政治理论,这为解决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实践中暴露出的矛盾与困境提出了一个新的规范性方向,从而为西方宪政民主理论和政治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概念的政治哲学解读及其学理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政治哲学视域来看,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多重层级的复合性概念:家庭是它的基础性层级,经济交往关系是它的核心性层级,而公共领域则是它的扩展性层级。这一规定对于解决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对市民社会概念解释的歧义、混乱和矛盾不失为一条崭新的理路,因而具有多方面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