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尔斯在刻画原初状态中的立约人时,给出了两种形象:其一为理性之人的形象,其二为明理之人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是截然不同的。明理之人具有公平感,关心自己的行为能否面向他人得到证成,希望以人们无法合理拒斥或可以合理期待人们都会同意的原则来证成自己的行为,理性之人却不具备公平感,欠缺相应的欲望和动机。面对这种内在的不一致,罗尔斯需要做出选择。他会选择以理性之人来界定立约人,抹除与这一界定不相容的有关论述,因为这种选择不会使其正义理论经受颠覆性的改变。可这种选择未必是合理的。以明理之人还是理性之人来界定立约人关涉契约理论的合适出发点,关涉确定道德原则的恰当视角,影响重大。至少可以说,明理之人代表了一种不同的、值得罗尔斯严肃对待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关于德治,有三种重要的解释,也即德教、德政与道德法律化。它们都有各自的问题。德治作为德教的问题在于:德治如何能成为与法治比肩的治国方略?在证成德治时,如何能够从关于道德功用的事实判断推出德治这一价值判断?如何证成道德建设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如何证成国家介入道德建设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德治作为德政的问题是:德政已是人类社会的常识,似乎没有必要借助于德治的概念来推广,而且它无法很好地解释人们提出德治理念时心中已有的德治与法治的背景关系。德治作为道德法律化面临的挑战是:它可能会危及人们自由选择自己道德生活的权利,毁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扰乱人们的道德认知与评价,并使得法律必须满足的一些要件难以实现,影响法律规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一种重要政治价值。法治理想的要义是通过法律规范的途径来限制任意专断权力的运作。为达到这一目标,法律规范在形式上必须满足富勒提出的八项要求,并且必须确立法律的正当程序来保障法律规范得到适当的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两方面称作法治理想形式与程序方面的要求。法治理想的要义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们围绕法治的一些重要争论,如关于实质性法治观念的争论,关于立法性法律的争论等。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运用社会契约方法来构建他的正义理论,而这事实上意味着以原初状态中立约人 的选择或同意作为其正义原则合理性的基础。但立约人的选择或同意是基于理性考虑的选择或同意, 也即是基于自我利益最大化追求的选择或同意,简言之,是基于利己主义理由的选择或同意。这就表 明,利己主义的理由才是罗尔斯正义原则的最终基础。若是这样,则基于利己主义考虑的差别原则不 可能蕴含他所阐发的那些利他主义精神。欲保持理论的自洽,他要么舍弃契约论的证明方法,要么抛 弃他对差别原则利他主义精神的相关论述,但无论哪种选择都伴随有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5.
集体主义既是一个公共行动的原则,也是一个个体行动的原则.作为公共行动的原则,它是我们无可避免地要运用的一种原则,我们一旦将其提升为一个绝对的不受限制的原则,它就成为一个不合理的原则,而如果将其看作一种有限的可被弱化的原则,那它就是一种几乎无需被辩护的原则.作为个体行动的原则,集体主义有时是一种底线性的要求,有时则是一种超高的要求.就其超高要求这一向度来说,它预设了某种理想共同体的存在,在这种共同体尚未存在时,这些要求只能是一些自我施加的自愿担负的要求,而非一些强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我们可以从正当性角度对国家进行评价,也可以从正义的角度出发来评价。那么,国家正当性与国家正义是何种关系?从正义这种美德或规则在人类社会合作中的地位来看,同时也从国家对社会合作的深远影响来看,国家正义是国家正当性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一个国家若要是正义的,就必须至少满足两点要求,即尊重人们的基本自由和权利,并且要平等尊重人们的基本自由和权利。考虑到国家正当性与国家正义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两点当然也构成国家正当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理想性与可行性是政治哲学的两个核心特征,两者缺一不可。这也就决定了政治理论的结构和内容构成。一种完备的政治理论应呈现为三元结构,一是理想理论;二是理想理论如何关联于特定社会或共同体的具体社会境况;三是理想理论与特定社会或共同体对同一政治哲学论题之理解的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8.
按照罗尔斯对原初状态的现时进入解释,原初状态是人们随时可以进入或利用的一个思考道德问题的视角。与标准解释相比,这一解释无疑很有吸引力。可是,这一解释却会让罗尔斯的理论陷入诸多麻烦。原因在于,若对现时进入解释进行合理的解读,我们可以推出的结论是,原初状态中的立约人是具有实质性价值观念的道德人,可这与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关于立约人的诸多重要设定有悖。与此同时,现时进入解释也会让人质疑作为公平的正义之为契约理论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政治正当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哲学问题,旨在考察政治权力的正当性所必须满足的道德条件,或者说旨在探讨什么样的政治权力可以得到道德证成。政治正当性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基于政治权力的五大特征,即非自愿性、强制性、垄断性、笼罩性以及深远性。就政治正当性问题而言,我们需要区分国家正当性与政府正当性,进而区分国家正当性的对内与对外两个不同维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探讨休谟哲学的真实意义及其与现代非理性的人本主义哲学的逻辑思想联系。一般常认为休谟哲学的主题是认识论,本文则主张是人,是关于人性科学的哲学,使哲学从认识论转向了人学,改变了哲学研究的方向。休谟人性科学的根本原则———观念联想及其他原则所体现的人性思想,具有情感主义、自然主义、心理主义的特征,破除了传统的宗教人性论、理性人性论,为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其人性哲学的经验基础和知性方法,最终堵塞了研究人性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