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主要讨论了判定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四条标准。非宾格动词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同时也具有一些特定的句法功能,其中判定为非宾格动词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具有独立词汇地位的动词的最小成句为NP V,NP是V的受事论元;能够自由地形成对应的使动交替形式。形容词化作定语时为"完成"或"被动"义和可以形成领主属宾句则是判断非宾格动词的两个辅助标准,借助它们可判断非宾格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2.
上古“属”为“连接”义的“Y+属(+于)+X”结构具有向领属结构发展的天然优势,随着其中的Y发展为定指的具体名词、X为控制Y的指人名词,语法化为Be型领属结构,其来源属于目标图式。历时来看,该结构是谓词领属表达中的次要结构,其中可以出现的谓词有多个;在典型的两大领属关系中,主要表达占有领属,不表达领有者为无生命体的整体—部分领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