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最简方案框架下,讨论中介语特征理论对研究二语习得中功能语类习得顺序的启示,探讨二语习得中句法发展模式来是疑问句式的发展规律,认为二语特征参数的设置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渐进地逐一掌握词汇形态特征来逐渐熟悉语类特征,从而逐渐发展中介语系统。  相似文献   
2.
对于被动语态及其相关结构,传统上仅从语法论元的提升或抑制角度来解释.本文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语态变化功能的另一面:状态化.英汉特殊被动句的句法和语义有某些相通之处:句法上,均可以违背被动化所特有的句法条件,而语义均倾向于表述主语的某种特征或持久性状态.特征读取取决于一种抽象的运作机制——事件论元抑制.事件抑制把舞台层面事件转变为个体层面状态,这种意义转变需要通过建立话题一述题这一述谓关系来解释.英汉特殊被动句在这种述谓关系的建立机制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4.
文章运用汉语动词被动化理论对"被"字句的生成进行新的探索,认为汉语的"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动词被动化的基本结构可以表述为"……被VP……"。长、短"被"字句具有不同的生成模式,短"被"字句是汉语"被"字句中的基本式,长式"被"字句中"被"字后面的名词是动词功能"再造"的结果,不能随意省略。汉语"被"字句中的其他典型结构可以解释为,以初级收敛为前提,由动词进行功能"再造"后而产生的VP重新参与被动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讨论中介语特征理论对研究二语习得中功能语类习得顺序的启示,在中介语特征理论框架下,探讨二语习得中疑问句式的发展规律,认为二语习得者通过习得某些词汇形态特征,进而逐渐熟悉语类特征,从而成功习得在句法层面上的某些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6.
英语在类型特征上与汉语有所差异,突出表现在: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而汉语是话题突出的语言.零主句或零宾句结构、假被动句等是汉英中介语中出现的带有汉语类型特征的变异结构,正确理解和解释这些过渡结构产生的根源,能帮助L2学习者正确设置参数和恰当选择句法形式.  相似文献   
7.
每个词汇项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句法信息与特定词项的特征关系密切。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是可及的,二语习得者通过习得某些词汇形态,进而逐渐熟悉语类特征,从而成功习得在句法层面上的某些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时中介语特征理论于研究二语习得中功能语类习得顺序的讨论,在中介语特征理论框架下,探讨二语习得中疑问句式的发展规律,认为二语习得者通过习得某些词汇形态特征,进而逐渐熟悉语类特征,从而成功习得句法层面上的某些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现代语言理论新的认识,语言共性受到广泛认同。许多领域为语言共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语言是有共性的,共性是绝对的,差异是相对的。千差万别的语言现象背后存在着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