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在解决肖志军案时应当适用《执业医师法》第24每。但是它在现实中却被《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确立的“术前签字”制度所架空。试图通过对“术前签字”制度进行革新从而走出“术前签字”的尴尬困境仍然不是一条一劳永逸的良策。只要权利保护的外部成本存在,《执业医师法》第24条就有再次被架空的可能。提高社会信任度,便是破解“术前签字”困局进而激活《执业医师法》第24条最终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根据合同漏洞形成的原因,可以大体上将默认规则分为两类:多数的默认规则和惩罚性默认规则.只有法律经济学的进路可以更好地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关于确立默认规则的规范性学说.从实证的角度考察,我国合同法规定了立法上的默认规则,我国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司法上的默认规则,但是它们至今仍没有引起我国理论界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检务公开制度在基层检察院的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制定者始料未及的制约因素,使得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与其预期目标产生了偏差,进而产生了检务公开制度执行的"失灵"。"失灵"的制度并不必然是失败的制度。理想与现实之间保持一段适当的距离可以为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创新性探索提供必要的空间。上级制度制定者对待制度"失灵"的态度则根据其整体社会效果而定,因此,制度"失灵"很可能成为制度进化的试验田。如果制度的"失灵"总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那么这个方案就很可能获得上级制度制定者的认可,并最终可能以制度或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进而实现了制度的进化。  相似文献   
4.
法人人格比有限责任起源更早,两者具有不同的功能,世界多数立法都认为法人人格与有限责任不具有必然的附随性。法人人格与有限责任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制度。"法人人格否认"的术语表达并不规范。在司法实践中,应以债权人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来确定案由;公司是被告,滥用权利股东可以作为第三人;诉讼活动应遵循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相似文献   
5.
对令状制度的起源与发展进行考察,可以总结出一道关于令状、程序与权力的方程式:令状 程序=权力.这一方程式又可以进一步提炼为:程序=权力.在一定意义上,"普通法注重程序"这一论断是后来者对"程序=权力"这一方程式进行持续努力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6.
软实力建设对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有巨大推动作用,为了有效建设国家软实力,必须提高我国的"国内软实力"。"国内软实力"是一国政府或者执政党对于本国公民的吸引力,以保证自己能够长期执政。加强我国"国内软实力"建设离不开法治作为支撑,一方面要提高制度建设的水平,充分发挥制度所具有的预防纠纷、减少冲突的功能;另一方面,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要求法官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时候注意采用恰当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检察院内部对公诉权的控制方式主要有层级审核、案件讨论、错案责任追究、指标考核,前两者属于过程控制,后两者属于结果控制。这种方式有利有弊。针对其弊端,中央决策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制度方案,即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和业务考评机制的改进。但是制度文本在与司法实践对接时却产生了异化倾向。改革难题的破解和改革方案的深入推进,需要以过程控制的规范化和结果控制的理性化为重要抓手。前者表现为找准过程控制的关键节点,合理配置公诉权,严格限定层级审核的范围;减少案件讨论的数量,提高案件讨论机制的规范化程度。后者表现为把握好业务考评适用限度,进一步完善考评指标;厘清"错案"标准,理性追究错案责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