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对蔡元培的教育方针思想作了回溯性的审视和评析 ,并给其以民初教育宗旨理论基础的准确复位 ,揭示了其与民初教育宗旨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为民国教育宗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2.
1919年"五四"前后,由于欧风美雨的浸渐以及北洋政府忙于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争斗而疏于对教育的控制,形成了近代中国教育管理史上特有的教育宗旨断裂现象,从而为我国的教育管理开辟了另一条分权化和民主化的道路。虽然因其与中央集权型的教育管理体制及其文化传统相悖逆,因而在20世纪中国教育方针①的百年长河中不免如昙花一现,但是其历史意义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大学城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西方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一批以大学为主体、以城市为依托、产学研一体化的特殊区域相继而起,并逐步演绎为"自然发展型"和"规划建设型"两种典型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城。其中,"自然发展型"大学城主要涵指"多校区大学"和"多元化大学"两种模式,"规划建设型"大学城主要涵括"大学科技园"和"现代大学城"两种类型;前者以英国剑桥大学城和美国加州大学城等而著名,后者以日本筑波大学城和美国密苏里大学城而闻世。  相似文献   
4.
杨天平  孙孝花 《学术研究》2007,22(2):149-152
在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此前,多局限在协助学校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方面,还徘徊于学校教育的边缘地带,是学校管理的局外人;此后,从参与学校教育逐步介入学校管理,从消极被动参与转为积极主动参与,进入决策的核心层,协同管理学校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实现由局外人向局内人的角色转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主开放型的教育管理文化,并昭示了教育管理发展与演进的路向。  相似文献   
5.
学校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一个主题,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则是学校变革的核心内容。现代学校制度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创造性移用,其内容包括现代学校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三方面。进行学校变革,可以从学校与政府关系的重新定位、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以及学校与社会、家庭关系的重建三个层面入手,以构建学习型学校作为学校变革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杨天平 《理论界》2004,3(1):112-113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系指南京国民政府根据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于1929年制定并公布的民国中后期教育发展的总纲领。该教育宗旨一方面承续了晚清至民初通过颁行教育宗旨统一对受教育者的目标要求和规定教育内容的传统模式,从而结束了“五四”前后教育无宗旨的离散混乱现象,另一方面又致力于给教育以服务于三民主义的社会定位,从而在近代中国教育宗旨史上发挥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教育方针的百年之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天平 《学术研究》2002,6(12):101-105
作为与中央集权型教育管理体制相辅的教育方针,集中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的教育意志及其关于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纲领、总政策和总原则。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清朝政府、民国政府、共和国政府三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形式及其所颁布的五块界碑式的教育方针。其中,前清和民国称为教育宗旨,新中国改称教育方针,其概念的运演走过了由简单到宏富、由抽象到具体的百年旅程。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大学城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平  陈小东 《学术研究》2003,(10):116-118
在国外 ,大学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约 90 0年的历程 ,而大学城的兴起则是 2 0世纪中叶以后的事。伴随着战后西方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 ,一批以大学为主体、以城市为依托、产学研一体化的特殊区域相继而起 ,并逐步演绎为“自然发展型”和“规划建设型”两种典型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学城概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国家相率兴起一批以大学为主体、以城市为依托、以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和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目标的新兴城市,并演绎为自然发展型和规划建设型两种典型的现代大学城模式。大学城的诞生,既改变了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强化了城市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促进了大学自身的发展,并构成了独具特质的新的城市发展走廊。  相似文献   
10.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学",主要涵指"科学"与"学科"这两个相互区别和联系而又演变多义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含义既有贯通相类之处,又有週异不同之点:有时可以互指或代指,有时则各有所指或异指;有时单指其一义,有时又复指其二义;有时合指或混指其多义,有时则宽指或概指其综合义,等等。因此,需要明辨之、厘清之、慎用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