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我国诸多区域性"文化圈"中,东北民俗文化以其主导的喜剧精神而著称。文章对关东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乐观、粗犷的精神内核予以了自然地理生态、历史人文传统和区域群体性格等多方面的成因探索,并对最充分显现这种民俗文化精神的民间艺术、亚艺术形式——"二人转"、喜剧小品和东北大秧歌做了理性的分析与诠释。同时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喜剧观对东北民俗文化的性质作了理论的界定与阐析。  相似文献   
2.
一部《人间喜剧》使巴尔扎克无愧地成为欧洲十九世纪前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领袖,他创造的众多的“突出人物”,足以同莎士比亚笔下的艺术典型媲美。他不仅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作家之一,同时他的思想与创作又是最为复杂和矛盾的范例。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的复杂性,突出地表现在其充满矛盾的主观世界和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之间的矛盾关系上。一方面,他在政治上基本属于正统的保皇派,并信仰天主教,他声称“我在两种永恒真理的照耀之下写作,那就是宗教和君主政体”;另一方面他又无情地揭  相似文献   
3.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文学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把握文学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是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多年以来,只要一提到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基本关系,人们就往往从二者发展的“不平衡”谈起。因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到了“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对此,先后有很多人从多方面加以解释和论述,提出了不少有见地、有价值的观点。然而也有些意见是值得商榷的。如有人就把马克思这一学说加以绝对化,认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是适合于一切社会形态的永恒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奠基石。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更是肆意阉割、歪曲马克思这一学说,别有用心地片面强调“不平衡’,在他们使我国物质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凡有人群之处便有消费;有消费就有既定的历史习俗惯制。消费民俗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全方位地涉及到经济、政治、民族、伦理、消费方式与心理、消费时尚及其趋势等社会问题,而且彰显出稳定的规律性。但对我国消费民俗的深入系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诸多学术空白亟待填补。当今经济生活巨变,时代呼唤尽快建立健全一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新学科——中国消费民俗学。据此,笔者拟对这一待建学科的必要性、学科性质、社会功用与学术价值等基本问题作以引玉式的理性探索。  相似文献   
5.
当代我国大陆服饰文化嬗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 ,中国大陆的服饰文化发生了巨变 ,在民族服饰发展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大陆的服饰文化在保留民族传统特色的同时 ,努力与国际流行化、标准化服饰接轨 ,这一进程显示出五方面规律性特征 ,并预示出大陆服饰文化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文学艺术创作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一。与现实构成审美关系的创作主体的心理活动,甚至被视为永远无法彻底揭开的奥秘。实际上,对于文艺家审美创造中的心理特征,是可以从艺术实践中总结出大体规律的。人类的审美意识,原本是物质世界的反映。一切自在形态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美,  相似文献   
7.
艺术形象的创造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由于文学艺术种类和样式的繁杂多样,它们又各有其形象创造上的相对独立性,因而艺术形象的实际创造过程也多样不一。但就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的实质来说,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一种邻家、平视的感动更能涤荡人心。仰视,可望而不可及,这种感动更多意义上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骄傲,激动大过感动……传播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从现实环境中选择出它们认为重要的部分或方面进行加工整理,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  相似文献   
9.
试论墨子的文艺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小生产者利益的代表,墨子创立了与儒家学派对立的墨家学派。在文艺美学方面,他提出了以“非乐”为核心的、同儒家文艺审美观针锋相对的理论观点,使墨家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占据了令人瞩目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荀子作为战国末期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者 ,在辨析、批判诸子百家学说的同时 ,提出了富有进取精神的美论、美感论及其文学观、音乐观和审美功用论 ,适应了时代需要 ,促进了我国古代文艺美学的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