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洞经音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大理洞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它是道、佛、儒、唐宋词牌和民间小调的集合体,是以道教思想为基础发展演变而成的音乐社团和民俗文化,有大理地域文化的特色,是多元文化的结晶。洞经文化具有积淀历史文化、凝聚民众社团、陶冶民众道德情操的功能。目前应当抓好对洞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南诏文化和白族本主研究中,李宓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本主祀神。李宓在唐王朝与南诏的政治斗争中是重要的当事人和执行者,他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战争中的牺牲品。将李宓奉为本主是白族特殊文化的表现形式。我们要以历史的科学辩证的眼光来分析评判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张乐进求及其王室家族入手,通过其禅位于蒙细奴逻、俎豆本主、张氏后裔等分析,认为张乐进求家世是白子国与南诏国政治、军事交替中重大历史进程的推动者,云南和白族历史上有过自子国,南诏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白族本主信仰概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又称为土主、景帝、文帝、灵帝、皇帝、圣帝等。白族语原称为“武僧”、“武僧尼”、“东波”、“阿老”、“阿太”等。本主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 白族本主信仰已有很久的历史,它是在古代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据传唐代蒙氏在洱海区域建立南诏国后,在其统治的区域内赐封“伏羲山河清邦景帝”,“灵伏夷镇河圣帝”、“金马名山至德景帝”。南诏王室还“以神明天子为国步(本)主”。本主信仰在唐南诏时期产生后,经过大理国王室的倡导和巩固,到明代已经非常广泛并形成体系,一直在白族社会中被继承、沿袭下来。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白族“绕三灵”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特征,即白族的农耕文化、本主崇拜、古代“社”的遗子、歌舞艺术及羌文化的色彩进行分析,从而对白族“绕三灵”所包含的文化进行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6.
大理白族地区的“冠姓三字名”杨政业明代以前,在今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范围,尤其是在大理、洱源、巍山、弥渡一带,曾经出现过一种独特的命名法,即“冠姓三字名”的姓名结构。对于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徐嘉瑞先生在《大理古代文化史稿》,邵献书先生在《南诏和大理国》,...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白()文”已有较长历史,但学术界对白文的研究不够深入和全面。该文从考古发掘的实物和历史典籍中,如南诏有字瓦、历代古籍中的“白文”记载、古碑刻中的“白文”加以论述;“白文”在白族社会中的使用范围;以及白文的形态演化和前景进行分析,得出白文是白族特有的文字,历史上的“白文”是借用汉字的音或义创造的一种似汉字而非汉字的一种字体来记录的白族语言  相似文献   
8.
本主神是白族民族信仰的偶像。在数以百计的本主神当中,有的是石头、树木、牛、马等纯自然形态的动植物;有的是洱海区域特有的地形地物,如苍山神、洱河(即洱海)神;有的是由自然神集合抽象出来的“龙”;有的是历史人物,如孟获、诸葛亮、细奴逻、阁逻凤、凤迦异、段宗膀、段思平、忽必烈、沭英、李定国等国君名,从三国时期一直延续到清代;有的是有名有姓的平民人物,如杨高珍,阿亮,伊阿盖、杨学俭、王皮匠等。概括起来看,本主神可分成自然神崇拜、龙神崇拜、人神偶像崇拜三种基本类型。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