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1.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存在的表意文字。汉字的构形是随字义而来的,特别是早期的汉字更是如此。汉字的形离开了字义就失去了指向,其字形也就失去了理据。“笑”字的构形何以体现字义?“尼”字的构形指称何义?知者甚少,历来说解各异,本文略述拙见如下。壹、 释“笑”“笑”字的本义目前一些字词典解释不一,我们认为,因内心喜悦而开颜的一种外部表情状态,这种释义较为恰当。“笑”的构形何以体现这种字义,历来说法不同。《说文》:“此字本阙,臣铉等案孙忄面 《唐韵》引《说文》云:“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义,今俗皆从犬,又案李…  相似文献   
2.
汉字多音多义现象十分普遍。正因为这样,教学上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颤”字就是一例。笔者在几所中学听课,不同老师对初一语文课本《老山界》中的“打颤”一词的“颤”字,注音各不相同;初二语文《飞向太平洋》中“震颤”的“颤”字,读音也同样如此,这就是没弄清多音多义字的区别发生的混乱。多音多义字人们历来都十分注意这个问题,我国古代第一部多音多义字手册《群经音辨》就是前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本很有价值的工具书(宋·贾昌朝撰),本书在音义注释上非常讲究音异而义殊的原则,该看书序说:“一字之文,音诂殊别者  相似文献   
3.
“疑”字是一个形体结构变化极大的汉字,历代学者对其构形与构意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各说不一,就是近代学者以甲文金文为研究对象,也是如此。我们认为郭沫若和徐中舒二人的解释较为明确合理,他们不但说明了“疑”字各构件在构形中的功能,而且说明了各构件的变化来历,同时说明了“疑”字由象形发展为形声字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龙是我国人民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一种神异动物,由此便形成了一种古老而特殊的文化,我们称它为龙文化.本文就什么是龙和"龙"字的构形与构意这两个方面作了一些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牢”是象形字。初中语文课本说它是形声字,一些刊物说它是会意字,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汉字都是由一些最小的基础构件,也叫基础构形元素一次性或分层次构成。这些基础构件最初都是一些象形符号或象形字。汉字在发展过程中由甲金文到大小篆,再到隶楷阶段,一些基础构件或粘连,或分离,或合并,于是其构件功能,也就是说在构形构意中的作用,有不少发生了变化,这是汉字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认识这个特点对学习、掌握及正确使用汉字是很有好处的。本文分析有关“盓”构件的一组字,以此说明汉字这一变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名家文章中出现的“没精打彩”、“钩勤”、“宫庭”、“化装”、“刻划”等进行辨析.认为词义演变异常复杂,用字交叉举目可见,今人加以规范是好事,但一律以“正误”论之,不太妥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