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0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横向经济联合的目标要求:1+1>2杨清震一、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创造新的生产力,获得复合经济效益1+1=2,这是一道最简单的算术题,恐怕不会有人怀疑它的运算结果。然而,企业间实行横向经济联合,就不能只是实现1+1=2,而是应该实现1+1=3,1...  相似文献   
2.
苏联东欧的剧变,使社会主义出现了一次大曲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怎样坚持社会主义?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热门话题。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庄严宣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他在讲话中精辟地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要求,对于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提高认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以来,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风靡西方,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圭泉。然而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却陷进了“滞胀”局面,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破产。集“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于一体的大杂烩——“里根经济学”应运而生。奉行“里根经济学”的美国政府制定并推行了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三砍一稳”的经济政策;在英国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则力行自由主义诸学派的理论,纷纷出售国营企业,掀起了一股“私有化的浪潮”。但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和实行私有化,并未缓解西方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4.
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正受到投资“瓶颈”的制约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它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均衡发展,而且会带来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影响民族团结、社会定安和国防巩固,我们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5.
工业的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随着民族地区工业的发展 ,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实现民族地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必须采取一系列维护工业生态环境系统和工业经济系统正常运转并实现有机结合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环境恶化情况的叙述,说明了制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着重论述了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民-汉"经济差距不断扩大,既有自然条件、经济文化基础方面的原因,也有民族地区自身发展万向和外部政策的因素,在正确把握民族地区利用外资现状的基础上,要十分注重扩大利用外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今年3月以来广西边贸出现的大滑坡现象,对广西边贸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凭祥市的“南山模式”是否应当否定、小额贸易与边民互市贸易之间的界定是否已经明确、边民每人每天带进的3000元以下的商品是否只能从口岸带进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8点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与全国农村一样,在实行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圩镇的兴起就是一个显著的标志。党中央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重申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指出:“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地区圩镇的兴起不仅对物质文明建设,而且对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探讨民族地区圩镇兴起对精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的过程中,企业兼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经济运行机制,突破了“所有制不变,财政上交渠道不变,隶属关系不变”的“三不变”原则,形成了新型的紧密型经济联合体。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在以往的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是未曾有过的。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企业兼并?这是我国当前理论研究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