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杨雨帆 《职业》2013,(17):43-44
本文从技工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生工作管理流程出发,通过对技工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管理流程和管理部门的不同,设计了一个基于B/S结构,划分有11个子系统的技工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形成了“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与“科学”的共产主义的对立。这种观点是对马克思思想进程的一种曲解。事实上,《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未来社会观的新探索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理论并非“截然不同”或“根本对立”,而是一脉相承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继承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观的基本思想,揭示出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现实力量以及现实途径,还延续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未来社会观的表述方式,通过对异质的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阐明共产主义理论。另外,《德意志意识形态》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均立足于唯物史观、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阐发马克思主义的未来社会理论。准确地理解上述关系,有助于恢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观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史上应有之历史地位,更加全面、透彻地领会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以乔治·利希特海姆、诺曼·莱文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将青年恩格斯的未来社会观解读为价值无涉的“技术共产主义”。事实上,尽管恩格斯早期著作的未来社会观具有“实证主义”色彩,但绝非莱文等人指控的拒斥“人道主义”价值逻辑的共产主义。恩格斯既肯定未来社会观的“实证主义”逻辑,也对其“人道主义”逻辑予以极大关注和重视。“实证主义”逻辑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实现主体,证成了未来社会的实现路径。“人道主义”逻辑谴责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剥夺、敌对关系以及精神贫乏,建构出未来社会人民“权益、尊严、幸福至上”的美好图景。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国内外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无产阶级”不是由马克思“发现的”而是由他“发明的”哲学概念,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的论证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无产阶级的思想“不成熟”“不科学”。事实上,这种观点带有明显的主观臆断色彩与武断性,是不合理、不宜采纳的。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文本考察和对学界流行观点的批判性分析,可以发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对无产阶级的形成过程、精神品格以及历史使命作了全面论述,这一思想具有延续性、经验性、超越性和人本性。正确认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无产阶级理论对科学评价该著作的历史地位以及青年马克思未来社会学说的理论性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早期著作的未来社会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初级形态,马克思中后期的经典著作同样从哲学角度论证未来社会学说。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早期著作中,马克思用经济学论证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剩余价值学说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唯一条件,将其作为判定马克思未来社会观性质的根本标准是不可取、不公允的。  相似文献   
6.
杨雨帆 《东南学术》2024,(2):191-201
日本学者广松涉依据《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两段经典论述作出判断,认为在确立共产主义理论之际是恩格斯拉响了“第一小提琴”。事实上,广松涉的理解是错误的,他的文本分析无法证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解落后于恩格斯。恩格斯与马克思一样,既主张将共产主义作为“现实的运动”来思考,也坚持从社会制度的角度论述共产主义。在合作的著作中,文字的“撰写者”并非就是其所传达思想的“隶属者”。马克思对原文的增补绝非讽刺、玩笑之语,他的关于“共产主义不是‘理想’”的提法也不是针对恩格斯笔下的共产主义,而是针对“施蒂纳式的共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始终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共同创始者,抬高或贬低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