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听了几堂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发现部分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德育偏差现象,觉得这不是个别现象,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作文讲评教学活动,能有效改变作文讲评形式的单一性,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作文讲评的积极性,提高作文讲评的效率。这就是我们的深切体验。  相似文献   
3.
“咬着笔头,托着腮帮,冥思苦想,无从下笔”,是过去作文课上我们常看到的现象。更令老师为难的是,每到命题作文课,总不知该如何办,你举个例指导一下吧,待会儿交来的作文千篇一律;你不举例吧,待会儿的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干瘪,要么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要么就是坐车让座,直让你摇头。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如何来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习作是一种乐趣,我们采用了多维度,立交桥式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采用多样形式训练发散写作思维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落实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我们应该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  相似文献   
5.
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是充满人性美、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性活动。可是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却存在着束缚孩子们自由思维创新能力的现象。在作文课堂上,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老师作文题目一出,学生就叫苦不迭,有的发呆,有的摇头,有的咬笔……为什么会这样呢?如何来改变这些状况呢?于是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