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现在新旧体制的转换,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种观念的碰撞,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心理。随着新时期文学角色的大转变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变化,文学也面临着新际遇的挑战。面对挑战,文学及文学工作者如何调整心态,重新审视自我地位及功用,这是本刊文学专题笔谈的主题。本刊连续刊载“哲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史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文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是部分社会科学工作者对新时期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作的一些思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这种思考必将更加深刻,本刊编辑部欢迎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继续参加讨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艺术形象”辨林兴宅人们往往把具象艺术的“象”与“艺术形象”的概念混同起来,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具象艺术的所谓“象”是一种视觉图象,它只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单元。而“艺术形象”的概念指的应是经过审美转换的“意中之象”,它是艺术作品在欣赏者心中展现的完整...  相似文献   
3.
文学文化学研究的现状与对策林兴宅,洪申我1985至1986年,中国文艺界曾兴起过一阵“文化热”。事情首先是由一批青年作家的“寻根文学”创作发起的;尔后,文艺界有相当一部分人投入了这场文化大讨论。热潮虽已过去一段时间,影响却至今犹存。讨论的结果,在文学...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艺未来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面向未来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未来研究正以它特有的诱惑力召唤着人们向美好的未来冲刺。那末,艺术的未来图景将是怎样的呢?我们想以初步的思考提供一个粗略的轮廓。这个轮廓可以用三句话表述,即: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艺术的地位将有一个大的提高,艺术的观念将有一个大的转移,艺术的方法将有一个大的变化。大家都知道,目前这场世界性的科技革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计算机技术在生产部门和社会生活中的普及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革。首先是人类将赢  相似文献   
5.
艺术,这是一个亲切而又神秘的字眼。文艺是什么,这是与“人是什么”一样古老的谜。形形色色的文学定义都有自己的道理,但都没有把文学的本质内涵穷尽。文学的世界是一个变幻万千永远流动的世界,它没有固定的边界,也没有静止的终点。文学的本质就是文学出现之后的自我规定,要寻找一个包罗万象、涵盖古今的文学定义实际上是一种徒劳。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同样的道理,文学的本质也只能在文学的存在中寻求解释,它是通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倍中曾说过:“作者的观点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恩格斯的这个著名论点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有些人看来,艺术是形象化的政治宣传工具,作者的观点表达得越明白,不是更能发挥艺术的宣传效果吗?为什么偏要把观点隐蔽起来让读者去捉摸呢?表现在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  相似文献   
7.
《水浒》是一部思想内容复杂、在历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古典名著。如何正确评价、利用这份文学遗产,是文学史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对《水浒》的评价历来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万恶的“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险恶目的,肆意歪曲毛主席对《水浒》的评论,发动了一场所谓“评《水浒》、抓投降派”的政治运动,把《水浒》描绘成一部“走资派”的外传,以影射、攻击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四人帮”的这一阴谋活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政治后果,也给《水浒》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混乱。许多文章已经揭穿了“四人帮”借评论《水浒》篡党夺权的阴谋伎俩。但究竟应该怎样正确评论《水浒》,还必须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们在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学者说过:“正当法国人用武器占领巴士底狱的时候,德国人则在康德这只头羊的带领下攻占了德国的巴土底狱。”这句话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社会功能。的确,在80年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哲学社会科学就曾经发挥过这样的作用,它摧毁,”僵化的极左思潮的“巴士底狱”,开创了“个新的时代。那时,许多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竟成了热门的畅销书,发行达几十万册,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如饥似渴地阅读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全社会都高度重视社会科学。但是,到了90年代,哲学社会科学那种繁荣热闹景象却风光不再,社会科学知…  相似文献   
9.
艺术非意识形态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作品与一般的意识形态作品是两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存在。区分这两种不同的存在,是认识艺术本质的关键。那末,艺术作品与意识形态作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它们的区别在于其载体的性质和意义不同。艺术作品与意识形态作品都具有感性物质形式,但在意识形态作品中,感性物质形式是传达意义的符号,是一种纯粹的手段和工具,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意识形态作品是一种意义和符号的联合体,意义是它的本体,符号是一种工具。因此,  相似文献   
10.
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犹如品尝佳茗。开始看到茶色、闻到茶香,如果进一步细细品尝,就能舌下生津,一种隐约淡远的甘甜耐人寻味,口中久久留下余香,令人神清气爽。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包含着由浅入深的审美层次,它为读者提供了咀嚼、寻味的充分余地。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就是根据文学作品的审美层次进行的。从文学的恨本性质来看,我们似乎可以说:文学艺术是人类心灵透射出来的历史之光,因为它具有美的形式而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具体说来,首先,文学属于美的领域,它具有审美的形式。一部作品如果不具备美的形式,不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就不能称为真正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