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在理论科学领域的精深造诣所作的崇高评价。其实,恩格斯本人毕生对科学研究事业所作的贡献,也同样无愧于这个高度的评价。文学艺术,是马、恩众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马、恩有着丰富的文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自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文学艺术,他称艺术为“人类精英最辉煌的贡献和结晶”。他不仅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世界文学名著,而且奋笔投入文学创作的实践。中学毕业时,他幻想自己未来能成为一名诗人。他曾在一首题为《创作》的诗中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创作激情:多么炽热呵,创作的火焰,它从你的胸口向外蔓延,我的心很快就和这情火,熔化在一起汇成一片。情火响起金竖琴的声音,给心头的火焰披上柔情的罩衫。在大学阶段他废寝忘食写了几册诗集,其中三册:《爱之书》第一部、《爱之书》第二部和《歌之书》献给了他亲爱的未婚妻燕妮;另一册诗集献给了他尊敬的父亲(以上几册诗集,  相似文献   
3.
蔡仪同志主编的《文学概论》是一本为高等学校编写的系统阐述文学基础理论的教科书。这本书在六十年代初期就已编出初稿。当时,在党的关怀领导下,曾经邀请了许多专门家对教科书的理论体系和重要观点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和研究。初稿写成后,却不幸遭遇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浩劫,未能正式出版。打倒“四人帮”之后,经过一九七八年编委们的重新修改,现在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不仅对高等学校文学理论的教学,而且对社会上广大爱好文学的读者学习马列主义文学理论,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本文想就  相似文献   
4.
相当一段时期以来,列宁的文艺党性原则,在我国文艺界竟被一些人当作僵化的“左”的教条加以曲解和排斥。在一些大学的《文学概论》教材中,甚至在一些马列主义文艺思想史的专著中,文艺的党性原则不是被淡化,就是被悄悄地取消和砍掉了。在经历了1989年春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术界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有一种意见认为在阶级社会里,共同人性寓于阶级性之中,只能通过阶级性表现出来。我认为这种看法似是而非。尽管它也承认阶级性之外还存在共同人性,但绕了一个圈子,实际上还是没有跳出“人性=阶级性”的公式。本文想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见解,以就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在阶级社会里,人是阶级的人与人类的人的对立统一。作为阶级的人来说,人具有阶级的特征即阶级性;作为人类的人来说,人又具有人类的普遍的共同特征,即共同人性。共同人性与阶级性各以矛盾的一方统一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身上。这种共同人性与阶级性的对  相似文献   
6.
艺术倾向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审美范畴之一。正确认识这一艺术审美范畴,不论对文艺创作或是文艺评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脱离艺术的审美表现的特质去看艺术倾向性,往往导致创作与评论的偏斜。本文拟就如何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艺术倾向论的审美内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至今已是整整半个世纪了。半个世纪以来,在以《讲话》为核心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无数艰难曲折,从幼年走向成熟,尽管她在人类文艺史上还属于最年青的文艺,但她以崭新的姿质、形象体系、审美风范展现在世界文艺舞台上,显示出生气勃勃的强大生命力,在资产阶级文艺已日趋没落的20世纪,她给人类文艺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曙光、新的春天,展示出人类文艺发展的广阔美好的前景。历史的实践证明,《讲话》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