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综合类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3.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加快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林文益一改革开放以来十几年的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中出问题往往在金融,往往是信用膨胀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引起价格猛烈上涨。1985年波动中,零售物价上涨了8.8%,货币增发了160多亿元,1988年前者为18....  相似文献   
4.
我国批发交易市场迅速发展的原因和趋势林文益一、我国市场交易组织和批发交易市场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中央提出200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在“九五”期间要大力发展商品市场体系,尤其是发展批发交易市场中的专业市场体系将显得格外重要。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市场发育走过了一段曲折路程。本文就目前我国市场发育的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增强企业自生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体制改革市场的发育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市场的发育有了明显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 (1)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市场供应的商品不仅数量而且品种也大量增加。从1978年到1988年,主要生产资料产量煤由6亿多吨增至9亿多吨,原油由1亿吨增至1.3亿吨,发电量由2500亿度增至5400亿度,钢从3000万吨增至6000万吨。主要生活资料产  相似文献   
6.
市场、商品流通和商业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交换范畴,以往的改革方案的设计,却把三者混在一起。本文试图在坚持三者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分别就各自的体制进行论证。在明确市场、商品流通和商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之后,对中期改革分别就前三年和后五年进行分析。前三年重在整治,要求改革在有利于市场供求缓和和物价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后五年重在改革的深化,广泛地、系统地、配套地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8.
<正> 关于商业经济理论的研究与探讨,以前虽然在某些问题上展开了争论,但并没有深入下去。真正的讨论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如果说在思想上有所解放,在讨论上有所深入、有所前进,那还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展开之后。是体制改革推动和深化了对一些商业经济理论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区域市场发育中流通中心的定性和定位问题林文益一、什么是商贸中心?泛论而言,商贸中心应是指商品流通中心。所不同的是在我国习惯上把内贸作为国内商品流通的统称,把专营内贸的商业(包括经营粮食的、经营粮食以外的农产品和日用工业品的,以及生产资料等国内商业部...  相似文献   
1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是在我国体制改革现阶段,即在我国已经肯定必须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提出来的问题,是继近几年来大力倡导和推行的改变企业经营机制之后所提出来的关于企业体制改革的问题。市场经济作为发达的商品经济是一种规范经济,即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适应生产商品经济的需要,不仅要求经济主体即企业能够围绕市场的运行而在有规则的条件下进行交往和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