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现代化以不可阻遏之势涌向中国之后,代表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政治力量都力图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不同政治力量对现代化主导权的竞争角逐实质上是现代化对他们的主动选择。选择标准是:哪个政治力量主张的现代化发展范式最适合中国晚发外生型现代化的要求;哪个政治力量能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首中国传统历史的治乱循环,我们可以分析维系其存在的政治、经济基础,并试图厘清留于目今社会顽固的"治乱循环"基因,尝试为当代社会在转型期间的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时代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和支配之下,孙中山要完成民主革命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同列强打交道。在此过程中,孙中山的外交思想经历了一个由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从寄希望于列强的同情和支持到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其现实主义外交思想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普及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先生在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斗争中,十分关注教育事业,他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就普及教育的目的、作用、内容等方面作了深刻阐述,并努力实施之,极大地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事业的进展,并为民国时期中国教育事业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