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女性文学批评的兴盛而提出的“两性共体”构想,在国内文坛颇有影响。文学上的“两性共体”是不可能的,也不是文学的最佳境界。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两性共体”问题:一是辨析了西方女权批评所标举的“两性共体”概念,认为它并不排斥性别差异;二是论证了“两性共体”并不符合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也不能承受来自创作实际的挑战;三是指出了如果用它去要求文学而可能产生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而产生的国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语境下,与西方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并呈现出"阴阳互补"的跨性别对话特征,在世界学苑独树一帜;立足中国现实,坚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仍很必要,这必将推动世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3.
强调文学接受是卡勒诗学的核心,肯定女性主义阅读理论是其结构主义文论的独特之处。卡勒认为,文学有明显的社会功能,文学性主要取决于文学接受。从主体建构的层面来看,卡勒的"作为妇女的阅读"概念,很有意义,对我们建设中国本土化文论,不无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后结构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评价产生于后结构主义以及广义的解构批评理论氛围里的七十年代以降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批评“盗用”了后结构主义“们”的批判工具又对诸多后结构主义进行了严历的批判或移置,因而后结构主义的当代危机并未兆示女性主义批评的式微。  相似文献   
5.
当代世界学苑,女性文学批评日趋活跃,成了最有影响的批评流派之一。分析它对主流文学传统的轰击,辨识民间文学中的性别价值取向。也许可为民间文学研究及文学的性别观照提供一种新途径。衬托山峰的平地女性批评家宣称,妇女一直是主流文化的流放者,传统文学大体上反映的是属于占统治地位的男人的文化。妇女作家的边缘性与妇女在社会上的边缘地位的一致性在文学领域暴露无遗,笔杆一直握在男人手中,妇女的存在只是双向地增  相似文献   
6.
解放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本文只试图从未来学的角度,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文艺的一些构想,关于未来社会现实对文艺的影响以及目标的反馈作用等思想。笔者并不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是严格意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大陆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80年代初传入中国大陆,其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983年左右为萌发期;1989年左右为繁荣期;1995年左右为再度繁荣期。各个时期都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术观念、学术方法,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能成为21世纪主要批评流派之一,中国大陆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性别意识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风起云涌的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但在多数梳理那一时期文学批评的论著中,则被遮蔽或淡化了。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性别意识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坐标,突出文学的两性平等价值,推动了文学创作和理论的繁荣,并为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辩证汲取奠定了基础,促成了性别意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逐步呈现出价值取向明晰化、评论话语语境化及批评方法多样化的特色,是一种具备了连贯性、现代性及学术性的批评思潮或流派。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经降的中国大陆诗坛,女性主义诗歌空前活跃,而人们却往往忽略了它的存在;新时期的女性主义诗歌,敏感而鲜明地记录了处于文化转型期的大陆女性天内在的精神流向,新时期女性以诗作证,她们并没有被强大的“男性话语”所淹没.  相似文献   
10.
论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责难有不少并不恰切。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真正的不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批评观念先行,批评视点及方法较单一,未充分重视作品内部全部的复杂因素,批评的“文学性”学术品味不足;二是信息大量重复,缺乏沟通与学术尊重,表现出学术态度的轻率浮躁,文学批评的坦诚性不足。这是真正的危机所在,不克服这两方面的问题,调整批评策略,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或者说“性别诗学”研究难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