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藏族民间和纳西族民间的崇狮习俗都源于汉族的影响。但是,藏族苯教和纳西族东巴教中的崇狮习俗却来自于古印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更古老的神韵。苯教和东巴教中的崇狮习俗也有着密切的承袭关系。  相似文献   
2.
清代四川民间信仰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经济发展促成了祠庙、会馆等信仰中心的大量兴建和兴盛;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神、水神、财神等神灵被大量崇祀;手工业的繁荣使行业神崇拜尤为兴盛.另一方面,民间信仰会以各种形式反作用于清代地方经济.祠庙、会馆的兴建促进场镇的形成和繁荣;不断积累的祠庙经济日益成为地方经济体系的重要补充;异常突出和活跃的庙会、迎神赛会对于地区经济交流和商业的发展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开发格局也同样是民间信仰的区域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傣族地区存在狮图腾崇拜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从理论上说,傣族没有形成狮图腾崇拜的条件;从实际情况来看,傣族狮崇拜也不具备图腾崇拜的表现和特征,傣族历史上留下来的与狮子有关的雕刻、传说以及现代人们文身的狮子图案都不是图腾崇拜的遗迹。傣族对狮子的了解来自佛教,傣族的狮崇拜主要在佛教崇狮习俗的影响下形成,是一种灵物崇拜。  相似文献   
4.
论崇狮习俗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清代四川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改变了四川的人口结构,使四川民 间信仰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清代四川社会中,土著和移民所建立的祠庙、会馆不仅是作为信仰中心,还 是四川社会的整合中心。祠庙、会馆最初崇祀的所谓“乡神”是土著和移民的精神寄托和集体象征,而后的附 祀、改祀和兼祀表达的是对新“四川人”身份的认同和对区域社会融合的主动性。川主信仰作为土著的本土信 仰,在实现了土著社会的整体认同和群体整合之后,又在移民中获得了广泛认可并被附祀、兼祀或改祀,从而 部分实现了土客交流与融合。但是,川主信仰还是因为其狭隘的乡土性和模糊性而最终被关羽等大神所取 代,这是四川社会真正走向开放的开始和表征。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要素,祠庙、会馆所体现的民间信仰在清代四川移民社会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移民入川之初以会馆为舞台、以神灵为媒介而进行的对抗与融合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对等交流和移民试图融入新的家乡的愿望,清代中期之后会馆祀神出现的分祀、兼祀、合祀甚至改祀等情形体现了移民和土著通过神灵信仰实现社会整合的努力,而清代后期会馆、祠庙纷纷改祀、兼祀关羽的情形则充分说明了移民社会走出狭隘乡土的局限和移民社会整合的实现,同时反映了巴蜀文化的开放性和试图融入全国的努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