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转折的临界点--母题数字"十三"与藏族成年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十三”在藏族早期文化中的大量出现,其背后具有深层的文化精神作支撑。文章从藏族“十三”的一系列民俗思想中发现,“十三”是人生重要转折时期———成年礼的临界点。这种成年礼习俗在周边民族中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湖神与水神在藏族地区大量存在。文章从藏族民俗现实出发 ,认为水神与湖神主要有三种存在状态 :湖神与水神分离 ;水神是湖神信仰的核心 ;水神与湖神的互置。文章分析了湖神与水神信仰相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泥塑属于元艺术,其始源性决定了它是人类艺术最古老的品种之一.泥塑不仅记录了民俗生活,而且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达空间.泥塑艺术因地域性和传承的稳定性,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经验.维护泥塑的文化差异性和审美世界的多样性,成为当代中国泥塑艺术生存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外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对每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研究者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给予了介绍和评价,在批评与反思中指出了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5.
由神秘莫测的嫁术和解术构成的都镇湾嫁匠叙事,以其隐秘的文化传统特性网织在乡民的生活链环之中。嫁匠叙事的真实性和神秘性以及亦真亦幻的艺术个性丰富了都镇湾民间叙事传统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贞观年间,吐蕃松赞干布派出以大臣噶尔·东赞为首的求姻使团来唐朝国都长安,求娶文成公主。不巧格萨、波斯、霍尔和印度等国也来唐朝求娶贤能智慧的文成公主。这使唐太宗非常为难,为了做得“公平合理”,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迎娶文成公主。 比赛智慧的第一道题目是:唐皇给使臣们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条丝线,叫他们把柔软的丝线穿进明珠的九曲孔眼。其它使臣抢先去干,想尽千方百计,可是怎么也穿不过  相似文献   
7.
最早记录在汉代典籍里的“烂柯山”型故事,至今仍然活在民众生活中。本文以大量的书面和口头资料,勾勒了该类型故事传承源脉,分析其异同之因,较为深入地剖析了该类型故事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老巴子》是土家族诗人、作家萧国松老人人生的积淀,更是土家人心智和文化的凝聚。《老巴子》故事内容丰富广泛,涉及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惩处邪恶、弘扬民族美德,表达土家族精神方面,承载了重要的信息。《老巴子》既是一部地方民俗志,又融民族艺术于巧妙之中,是一部记录土家人传统知识的力作。  相似文献   
9.
重阳节是民众生活实践和文化创造智慧的结晶,呈现出以线性为核心的生活传统的累层,以及多民族、多地域不同身份民众的多元共生、共享的生活.重阳节核心要素是其意义表达、功能实现的主要方式.新时代,以重阳节核心传统为中心的品牌塑造,成为当代人生活的表现.重阳节品牌建设表达者、组织者,成为重阳节重构的推动者、实施者.各地利用重阳节品牌增强区域性凝聚力和扩散力,重阳节品牌建设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强大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0.
汉族、藏族流传了大量的“天鹅处女”故事,形成了具有共同性和特殊性的叙事传统,这些传统与汉族、藏族民众生活紧密相联.这类故事传达了汉族、藏族追寻美好生活的愿望.汉族、藏族“天鹅处女”故事具有明显的印度佛教同类型故事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