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物象的广泛运用是五四小说一个突出的现象.废名用物象来造境;郁达夫借物象以兴情.他们从不同的路径共同实现了小说的诗化,这一方面延续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小说作为叙事文类的进一步发展.鲁迅则尽脱传统窠臼,以其对物象意义与功能的创造性革新为中国小说的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青春主题发端于世纪初国人对于"少年中国"的渴望,它自始至终强调青春个体与青春民族、青春国家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但不同的作家在个体与民族、国家之间却各有侧重,以此而形成两种不同的青春主题范型一重国家,一重个人;一重现实,一重理想;一类昂扬向上,一类感伤消沉.  相似文献   
3.
柯贵文 《学术交流》2004,(4):152-156
称曹禺为青春型作家,是因为代表其创作最主要成就的四大名剧都完成于30岁以前,因而都带有鲜明的青春期特征:青春期的激情形成其创作的情感动力机制,青春期对人生与社会的探索形成其剧作的基本冲突。它们寄寓着作家对社会人生理解的同时也构成一部作家个人的精神成长史。随着青春期的结束、社会化的完成,作家的创作也走向了衰退。  相似文献   
4.
柯贵文 《学术界》2007,(4):259-263
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婚恋叙事不仅再现了现代中国两性伦理的基本面貌,而且参与了现代两性伦理解构与建构的全过程20世纪的婚恋叙事建立在一种以伦理进化论为基础的线性思维模式之上,因而以"二元对立"为特征;随着世纪之交新的叙事语境的形成,新世纪小说中的婚恋叙事则取一种多向包容的思维模式,因而呈现出"矛盾组合"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1940年代是中国小说物象艺术走向多元与成熟的时期.张爱玲得中外文学之精髓,将物象与心理分析相融合,有力地推进了小说的现代化;钱钟书学贯中西,纵横捭阖,在拓展小说取象范围、以物象丰富作品内蕴、提升小说语言品质方面贡献独特;赵树理虽然也借物象刻画性格、以物象为细节性道具组织故事,但为了照顾其小说拟想读者的审美习惯,却力避物象的意象化,显示出与中国文学诗骚传统的疏离.他们特色鲜明,差异明显,而又以其差异构成互补,共同呈现出1940年代小说物象在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多元、成熟的样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